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赵仁伟、林苗苗)“别看我95岁了,腿脚好着呢,下二楼都不用人扶。”家住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槐北社区的老太太任密一见记者,就“晒”起了自己的健康。
虽然儿女不在身边,但老人的生活并不孤单,除了有保姆照顾,社区干部也经常来看望。老太太说:“政府每月给我200元高龄补贴,吃穿不用愁,还有志愿者经常来陪我说话解闷,生活很满足。”
任密老人所说的志愿者陪聊服务,是广内街道针对老年人开展的“暖巢行动”。2013年5月,广内街道组织了由驻区单位员工、社区工作者、爱心人士等组成的500名志愿者,与辖区内443名高龄空巢老人开展一对一照管服务,定期为这些老人料理家务,空闲时陪伴老人聊天。
“过去一年,我们街道在为老服务方面投入的力度是空前的,尽最大努力为老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广内街道办事处主任袁莉告诉记者,2013年,街道整合辖区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启动了多项为老服务项目。比如,投入数百万元,与区内单位合作建设可供200名老人同时用餐的老年“餐吧”;与居民小区物业合作,运营供老年人娱乐的“乐吧”;与辖区学校合作,运营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培训的“学吧”。街道还投资承租2000平方米楼房,启动建设可容纳100个床位的敬老院,计划于2014年投入运营。
广内街道在为老服务方面的这一系列“大动作”,是过去一年北京市切实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北京市民政局介绍,2013年全市共开工建设养老床位1.209万张;给予社会办托老所2152张全托型床位每张每月300元运营补贴,扶持社会积极兴办托老所,满足托老服务需求;与保险公司合作,为7万名本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及失独老年人,统一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为强化政策支撑,北京市于2013年10月出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并出台加快本市养老机构建设实施办法,明确在土地供应、社会办建设支持、运营补贴、水电气暖和税收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
此外,针对常住北京的外埠老年人不能同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问题,出台《北京市老年人社会保障和社会优待办法》,实现常住北京的外埠老年人同等享受免费乘坐市域内地面公交车、免费游览政府投资或控股的旅游景区等9项本市老年优待政策。截至去年底,全市共为近5万名常住外埠老年人办理了优待卡。
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2014年将进一步推动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全市将建设80个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立一批小型社区养老机构,推行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卡,发展“医养结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