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4次请辞“资深教授”的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前日终于卸下了这个一年可享受10万元津贴的头衔。他由此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第一人。在校方举行的荣休仪式上,88岁的章开沅被授予“荣誉资深教授”称号。上世纪80年代,武汉有三名全国闻名的著名校长,一是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二是华中工学院(后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创办者、院长朱九思,三是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刘道玉校长以教育改革而流芳,朱九思校长以严谨治学而留名,而章开沅校长则以学术追求和人文关怀备受景仰。
从1980年代的岁月葱茏及至今日,三位校长业已入暮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章开沅教授又开了先河。他说“年纪大了,力不从心,怎么能继续拿高工资和津贴呢?”以章老之隆重声誉,他无需扭捏作态,也无需看世人眼色,但他毅然要求请辞,终于在米寿之年得偿所愿,既曲折,却也足显他老人家对于中国学术事业的深沉思考。
的确不能再搞学术终身制了。让一位大师及至鲐背仍然奔波在学术科研第一线,既是对大师的不尊重,也是对学术的不尊重。人有人的生老病死之规律,学术有学术的创新规律,大师们早已把黄金的青壮年时期耗费在学术科研上,到了皓首苍颜时,还让他们炳烛之明,这是残忍的,也是在为难大师。若像许多科研院校那样,仅仅把大师当做招牌,让大师配合演出,使大师成为套利之工具,试问学术真理何存?大师风范何在?
学术始终是大师们的安身立命之道。若大师因自然规律而无法再为学术创新作贡献,自然可以退居二线,培养新人,让最富有创新活力的中青代知识分子走到最前台。可现在的科研配给安排经常被异化成对院士、资深教授的盲目崇拜,似乎只有院士、资深教授才有资格创新,似乎只要评上院士、资深教授,就永远站在学术领先的前沿。这显然既是对学术的误解,也是对大师的误解,凸显了学术权力之过度化、绝对化。
怎么办?其实大师们真应如章开沅教授这般,主动离开学术研究前线,告别配合演出的舞台。只有尊重学术的大师才是真的大师。可惜,像章开沅教授这般请辞的大师仍然是少数,还有许多大师或“身不由己”,或“眷恋学术红尘”,这也是正常的。大师们不愿意离开学术的名利场,这是名利场本身强大的缘故。但总得出现几个愿意告别名利场的大师,总得需要有那么一些大师在“仰望星空”。
让大师们轻松一些,让学术轻松一些。再多一些开风气之先的大师,再多一些追求学术真理的大师,这才是学术之幸,大师之幸,民族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