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记者还听到这样的声音:“遇到交通违法行为时,以前要么是不讲情面地蛮干,要么是‘求’司机注意。如今,这一切都变成了‘讲法律、摆事实、重教育’,交通安全治理效果要比以前好得多。”
其实,类似的变化也都发生在其他地方。之所以会有这样点多面广、步调一致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各地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贯彻实施。
如今,安徽省淮南市交通路网越来越发达了,截至2013年底,道路里程达到5057公里。汽车数量亦是突飞猛进,截至2013年8月,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8万辆。“尽管如此,我市已经连续4年未发生一次3人以上死亡的较大事故了。”淮南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王中伟说。
这是如何实现的?“严格执法是关键。”据淮南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王克介绍,我们始终坚持绩效考核,每周对各交警大队进行业务排名,业务好的单位要介绍经验,业务差的单位更要说明情况。
如果严格执法再与科技运用“搭档”,法治的威慑力就更是成倍增加了。记者在淮南市某高速路口注意到,长途客货车司机只要在交通服务站刷一下营运车辆信息卡,就会瞬间被自动核查人车证是否一致,交警也可以立即作出通行与否的判断。
“以往车辆检查时,都是交警亲自登车检查、绕车检查、登记信息,时间长,效率低。” 淮南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高速大队大队长廖延安说,如今,只要一卡在手,十分钟的事情一秒钟就能解决,还不会出现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的错漏。
科技的应用提高了执法办案的效率,更对交通参与者形成了震慑作用。记者在观看淮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综合管理系统时,系统突然自动发出警报,是街面“电子警察”发现了一辆没有年检的车辆正在行驶。“科技将法网编织得更牢固,能时刻提醒司机,法律面前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淮南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宫千说。
当然,社会早已形成共识:要想让交通参与者真正不再有侥幸心理,必须让他们从心底里信奉法律。为此,宣传教育也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一项“拳头性”工作。
对此,安徽省怀宁县“安全文明行动计划”始终在进行。123、124号令开始实施,会同各大驾校推行驾校学员参加文明劝导制度;“醉驾入刑”了,派发了5000多册“全民拒酒驾 平安你我他”安全读本……“只有不折不扣地将法律传递给广大群众,并鼓励群众参与法治宣传活动,才能培养出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营造出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据安徽省怀宁县交警大队宣教室主任吴斐介绍,怀宁县的交通事故数量稳中有降,特别是连年来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
“道交法为交警执法提供了法律武器,也对交警执法作出了规范。特别是如今,大家都能感受到,证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安徽省交警总队法制处处长郑旭东表示,执法中的证据采集既能确保执法办案的有理有据、公平正义,也能遏制执法办案的随意性甚至是个别交警的腐败。“因此,我们要求交警执勤必须配备执法设备,并且对于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必须归档入宗管理,以备当事人的复查复核。”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多,很难依靠某个部门解决这些问题。”安徽省怀宁县交警大队月山中队中队长郝智明积极推行农村乡镇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机制。该机制中,交通管理设施落后,需要建设部门出力;农民安全意识淡薄,需要宣传部门努力;涉及交通安全的纠纷处理,需要司法部门帮忙……只有齐抓共管,才能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