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吴振东 刘硕 李江涛 陈国洲)在传媒格局嬗变的当下,如何培养出更多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与责任担当,又熟练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新一代媒体人?
13年前,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委宣传部签约,在全国首创以“部校共建”模式推进新闻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在总结上海经验基础上,中宣部、教育部于去年12月指导10省市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签署共建协议,要求发挥业界学界各自优势,打造合作平台、建立合作机制,走出新闻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新路。
记者从复旦大学了解到,十余年的部校共建已经打通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壁垒,“总编、名记进课堂;教授、讲师进媒体”并非画“风景”,而是深刻融入日常教学当中。
文汇报社会政法部主任袁夏良不仅定期为复旦新闻学院学生做“前沿讲座”,更在新学期为大三学生开出了“新闻编辑与评论”课。“我们有不少实践和积累,能借助讲课做一次认真的梳理和思考。希望通过我的课,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真实变化。”
“新闻战线在谈论什么,新闻课堂就要教什么,这要求我们去一线观察,贴近实际问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曾去文汇报挂职国内部副主任,他认为,选题的策划、新闻的把关仅靠讲理论是枯燥的,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而共建也是双向的,处在改革转型期的一线媒体人会有困惑和迷惘,新闻学院会像一个家,给予他们智力支持和关心。”
“新闻教育的今天就是传媒业的未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说,部校共建是关系我国新闻事业发展长远的一项战略任务,只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业界学界互动、教学与实践结合,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一流新闻人才。
今年3月22日,吉林省委宣传部与吉林大学宣布共建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并成立由省委宣传部、吉林大学及新闻单位负责人、资深编辑记者等组成的新闻学院院务委员会。院长徐正考介绍,为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丰富学生视野,宣传部与学院已开展人才互派,一线编辑记者走进校园任教,中青年教师则到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进行挂职锻炼。
“共建不是业界领导学界,也不是学界左右业界,关键在于发挥各自优势,为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进步拓宽路径。”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高天红说。据悉,由部校双方共建的重庆新闻学院已在今年4月成立,目前学院已从国内和重庆新闻界聘请了15名双师型教授,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业界,科研更着眼实际。在海南师范大学,新闻系还将在今后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学校专业教师与业界优秀编辑记者组成的双导师制。
如何让新闻教学学以致用,让学生习得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各共建省市已展开有益探索。
近年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相继与包括中央驻沪媒体、上海地方主流媒体在内的6家新闻单位共建了实习基地。曾在解放日报实习的彭晓华说,“实习中熟悉了新闻业务的操作流程,深入了现实生活,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也让自己对职业理想多了一份坚持。”此外,部校共建还为学生提供了世博会、世游赛、亚信峰会等大型活动的新闻中心实习岗位,将学生推向新闻的“前线”。
北京大学与新华社在今年5月宣布共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建内容之一的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已在今年暑期得到落实:学院派出十余位学生到新华社西藏分社实习,西藏分社安排经验丰富的采编人员精心带教,令学生们感到不虚此行。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卿志军介绍,目前海南多家本地媒体已成为新闻系学生的实践基地,今年暑假,学校推出“新闻学习美丽乡村行活动”,组织学生采访海口18个文明生态村,学生作品陆续在海口晚报等媒体上刊播。“在部校共建之前,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海南师范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谢婧说,此次实践不仅让她明晰了适合自己的新闻岗位,更真切了解了国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多位受访高校负责人表示,部校共建是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互利合作的过程,共建的成功关键在于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
据悉,北京、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广东、四川等地已相继出台方案,对共建学校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师资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规范和支持。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表示,江苏将探索建立“人才特区”等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人员互聘交流、双导师制、课程体系共建等一系列机制,并将在经费投入、编制设置等方面为共建提供相应政策倾斜。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表示,复旦大学正积极探索深化共建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将与业界密切合作,进一步引导未来的新闻人确立正确价值观;同时,直面传媒变局,以全面改革的勇气,继续推进适应新时代的新闻教育教学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