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中合作的未来只能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完成,欧中也将在合作精神和友谊的伴随下共同努力
近年来,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变化加速,亚欧合作更显重要。此外,亚欧经贸合作仍在快速发展,规模已经超过了亚美贸易。
在未来亚欧进一步合作中,中国将扮演决定性角色,不仅在于它是亚洲最大、最强的国家,更因为它已成为整个亚洲的标杆。当然,在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巨人”也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改革来解决相应问题,但中国领导人已经明确了方向和方法,譬如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
一些观察者认为在将要面临的艰难挑战前,中国的经济体系会出现麻烦。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都会选择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的例子。但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回落到7%至8%之间,但不管从规模还是质量上来讲,都比中国在贫困状态下取得超过10%的经济增速更为重要。
可以预见,在欧中经济合作中,投资领域将取得进一步发展。虽然当前仍是欧洲对中国投资居多,但中国对欧洲投资也在快速增长,投资潮的方向渐渐转变。有两个原因很重要:首先,中国不再是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大型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已经抓住机会跻身全球性企业行列。这些企业为了实施全球化战略,往往从欧洲起航,而美国给予它们的阻力相对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欧洲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拥有超凡的技术实力,每个国家都各有所长,中国企业在选择欧洲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比如,在保加利亚或罗马尼亚可以进行低成本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可以进行高复杂度的技术密集型生产。当然,中国对欧投资方式不必仅仅局限于购买现有企业,还可以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加强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等。全方位合作有助于增进互信,促进投资项目完成。
实现欧中美好未来前景并不能一蹴而就,距离与分歧所导致的问题,必须通过双方共同坚持不懈且卓有成效的沟通与合作才能解决。
中国已是世界政治的主角之一,需要继续与其他主角以建设性方式交流。虽然欧洲政治处于极度复杂的过渡阶段,但欧洲仍是世界政坛的主角之一,欧中关系至关重要。欧洲的发展轨迹和中国不同,是一个在几个世纪的战争和分歧后正在建立的统一政治实体,这是史无前例的。欧中双方都需要竭尽全力来完成各自的历史任务。我相信,欧中合作的未来只能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完成,欧中也将在合作精神和友谊的伴随下共同努力。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2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