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军创军之初,韩国临时政府计划将总司令部和其所属4个单位部队(240人)及东北地区的朝鲜革命军组织4800人统合组建成规模5000余人的军队。但是光复军的成立典礼是在未得到国民政府认可的状况下匆忙举行的,除了光复军司令部,其他的隶属部队都没来得及创建。因此,光复军创建后的最大任务便是士兵招募和训练。1940年11月中旬制定了西安总司令部暂定部署,将主要活动区域移转至西安,从而以华北地区居住的韩人为对象展开韩籍士兵招募工作。截至1945年3月的统计,总计514人(包含中国人军官43名)规模的军事组织创建成功。
在中国创建的韩国光复军,规模不大且运营权和指挥权都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是一个不完整的军事组织,但对于1910年韩国灭亡后陆陆续续来到中国的韩人来说,却是对日军事抗战的桥头堡。韩国光复军在对敌(日军)的情报搜集和开展后方宣传作战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开展敌后宣传后转而加入中国军队的朝鲜籍军人不在少数,这些人成了光复军最主要的收编对象。
韩国光复军从创建之初就为成为韩国临时政府麾下独立控制的军事组织而进行努力,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之后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国民政府也开始以国家间贷款的形式对光复军进行支持。光复军为争取对其交战团体地位的承认也作出了很多努力。1943年8月,应英国军队之请,光复军派遣部分人员到印缅战区参战,就是光复军为获得国际社会承认所作的不懈努力。虽然印缅战区工作队仅有10人,但都是在新德里接受特定训练之后于1944年1月投入缅甸公路作战之中的。印缅战区工作队隶属英军,负责开展对敌宣传、俘虏审问、敌文书翻译等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战果。
韩国临时政府和韩国光复军的最大期望就是临时政府可以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但因受到韩国独立运动势力内部自身纷争严重,临时政府不能充分代表韩国独立运动的影响,不得不面对美国和苏联的反对。
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在1942年的新年致辞中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国际形势虽然朝着对韩国独立有利的方向发展变化,但在这一客观条件达成之前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主观条件,革命一定是在我们的血肉之躯上建立起来的,不然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独立。”尽管持有上述认识,但当时韩国临时政府谋求的主观条件,即临时政府的合法化及韩国光复军交战团体的合法化都未能实现。因此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中日战争结束,中国被侵占的领土全部收回并最终在国际上获得了独立,但是由于朝鲜半岛出现了分裂局面,“韩国人的中日战争”依然没有结束。(裴京汉 韩国新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