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针对目前4万个路侧停车位存在的诸多问题,2015年市交通委将加强治理并在年内出台综合政策,计划切断路侧停车位的现场现金收费。该负责人指出,深圳已经有了用手机来缴费的模式,北京是否引进仍在调研。(《新京报》1月25日)
停车混乱、停车乱收费等,也是本次北京两会热议的话题。交通部门此番能直面问题,积极回应民意关切,值得充分肯定。不过,将着力点放在停车位的现场现金收费上,似乎并没有点中停车乱象的要害,难以满足公众期待。
现场商量交费,我不要票,你少收钱,确实可能出现驾驶人与管理员各让一步的情形,也会导致停车费流失。但主要问题并不在此。既然管理者已明确了几类收费区域及相应收费标准,管理员理应照章执行,何以还能人为调整标准?停车收费这一行当里"人人皆知"的游移空间,究竟是怎么来的?种种扭曲行为,显然不能仅仅归咎于管理员的中饱私囊,而应追究更深广的制度背景。
目前,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已近600万辆,但实际车位不到300万个,这种停车位资源的高度紧缺,不仅加剧了管理的难度,导致乱停车、乱收费日益严重,也使得停车成了一门只赚不赔的生意,只要沾边的部门都会来分一杯羹。此前有政协委员披露,目前停车管理部门多达16个。"多头"的停车管理,不仅没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也使得这一领域愈发混乱和失序。
此外,多头管理也不利于停车费涓滴归公并回馈社会,也难以激发政府在改善公共服务上的努力。去年以来,很多媒体质疑城市停车费的去向,指出车主缴纳的停车费与政府财政所得差额悬殊。现在看来,正是因为停车管理的多利益主体、层层分包,才导致停车费征收与使用存在巨大漏洞。若听任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会越发尾大不掉。
深圳市去年7月全面启动路边停车收费之后,"亮眼"的不仅仅是手机缴费,而是有一整套制度设计。根据《深圳市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所有费用都将上缴财政专户,并明确规定今年1月向社会公开去年的收费具体情况。
可见,深化停车管理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规范现场现金交易,只是破了一个题。接下来,应该下大力气理顺停车管理体制,一方面,出台地方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扩大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诸如停车位的准确数据、停车管理公司的相关信息、每年收取的停车费数据等,完全向社会公开,停车收费资质的获取也要公开透明,以避免"内部人控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