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内容详情是关于2016年国考时政热点:洗城并不是治理雾霾之根本的报道,请广大考进行参考。近日,为降尘治理雾霾,郑州市区自4月起日耗洒水量3.5万余吨,平均每两小时洒一次水,这些水几乎都是自来水管网中的"南水北调水"。此举引发外界质疑。对此,郑州市城管局回应,郑州市区每天的道路洒水降尘实际用水约1.5万吨,但未回应是否是"南水北调水"。
"洗城"治霾并非郑州首创。早在2013年,河北邢台市就曾发动声势浩大的全民洗城,为全市大气污染治理创造良好环境。去年,甘肃兰州市也曾启动全民洗城,来降低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河南郑州市此番"洗城"之举,其实是在步其他城市的后尘,非但不会根治雾霾,还因为涉嫌滥用珍贵的"南水北调水"而招致广泛的质疑。
即便从雾霾治理的专业角度看,此种大水漫灌、以水洗城的做法,也缺乏科学性,未必能够真正如愿抑制日甚一日的严重雾霾。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伪生态"之举,劳民伤财,事倍功半。
第一,雾霾中的PM2.5固然有来自扬尘的部分,但一半以上或者一半左右,是来自二次转化生成的,气体污染物转化生成的,也即,洒水洗城并不能完全抑制PM2.5,更多起到的,恐怕是一种心理安慰作用。很多城市已经做出来的污染源分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很多时候,水汽的过量蒸发,非但不能消除霾,还可能增加PM2.5、PM10的浓度。
第二,郑州市目前的全城洒水,实际上是一种针对城市过度扬尘的事后救济,而非源头治理。此种行政行为本身,就意味着日常城市管理的失控。据报道,河南省环保厅副厅长陈新贵此前曾直言,郑州空气质量差和工地太多有很大关系。而环保部7月28日约谈郑州市时也曾指出,郑州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扬尘污染,全市现有各类建筑工地2000多个,且在扬尘治理上多数流于形式。
一边是建筑工地施工不规范,从运输到施工,缺乏必要的抑尘保护措施;一边却是大量使用优质水源,全民洗城。这一尴尬的对比,昭示出时下很多城市在大气质量治理上的粗放与混乱。如果从建筑工地开始就高度重视抑尘,采取湿法作业,想必情形会好很多。
事实上,确保施工扬尘降到最低,从而避免避免扬尘污染,在很多城市已经有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据报道,北京市为杜绝建筑扬尘,早在去年就出台地方法规,加强建筑垃圾运输企业日常监管,改造和购置7000辆装有GPS定位的渣土车,严控渣土车遗撒。经过这样的精细化管理,以往民众习以为常的滚滚灰尘基本绝迹。另据报道,郑州市也已注意到这一点,城市施工区域采用湿法作业正在各工地逐次展开。
城市的雾霾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等,但也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格外要警惕那种脱离科学轨道、拍脑瓜式的治理举措,多一些务实,少一些表态,真正立足于精细化管理城市运行、从源头治理空气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