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公布了今年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监督抽检信息。瓶(桶)装饮用水、纯净水等微生物超标问题仍较为突出,不合格率超过两成,791种各类饮料被曝不合格,其中饮用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其他瓶(桶)装饮用水样,抽检样品不合格就达775种,占97.97%。不合格样品中,不乏知名品牌产品。
即便只是回顾以往新闻,瓶(桶)装饮用水质量抽查结果的不合格,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中,但其所带给我们的心理震撼力仍是巨大的鈥斺�斄盟闹柿慷既绱瞬豢尚爬担谝幌氲娇赡苡胱约撼Σ焕氲囊盟铮己杏嗦取⒀窍跛嵫巍⒋蟪骸⒚咕踔潦乔痹诘闹掳┪镤逅嵫巍8郊佑谄渖系暮恚薹ú簧绕鸨鹧木庞敕吲R馄哑街拢颐遣荒懿蛔肺什缓细裢白八乃珊卫础V柿康拖碌囊盟源笮衅涞溃比灰辉谛幸底既朊偶鞴停纱搜苌糠制笠盗贾娜笔В诩喙艿难现厝蔽弧5匾奈侍猓谖铱蠢矗赡芨谟谕白八陨�"国标"的约束乏力。仅以该次桶装水中被检测出的溴酸盐为例,我国早在2009年10月开始把溴酸盐列入饮用水监测项目,规定溴酸盐含量最高不超过0.01mg/L。然而,"新国标"实施五年多来,它仍然并没有管住桶装水中的溴酸盐超标问题。
客观评价,作为一种事实,我国并不缺乏对于瓶(桶)装饮用水的种种"国家标准",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显得严格。我国在1998年4月21日就发布了"瓶装饮用纯净水国家标准",该标准相隔几年就会修订。而从2012年7月1日开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强制实行,检测标准从原来的35项扩大到106项。然而系列且明确的国家检测标准,仍然让问题瓶(桶)装饮用水呈现出高发的状态。那么,问题与悖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只能说,瓶(桶)装饮用水的国标内容和执行都是孱弱的,然后才有了问题瓶(桶)装饮用水的大量出现。瓶(桶)装水身后的国标悬疑,令人不由想起"奶业国标"。我国的乳业生产中"国标"之多,算得上蔚为大观,然而多次新闻报道后,围观者莫名惊诧地发现,中国的奶业标准不仅全球最低,也被个别大企业绑架,如此之下,再多的乳业国标,造就的也只能是国产奶粉市场声誉的不尽如人意。产品质量的国家检测标准,本应以民众的健康为中心,系列的饮用水国标之下,喝一口干净的水仍然是困难的事情,我们不能不问:"国标"怎能如此不堪,制定"国标"的博弈与程序又安在?
环境保护人士曾经这样忧心地预测: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可能是我们的眼泪。而当那些有害乃至是有毒物质悄然地隐藏进日常的水中,我们又该向谁而泣?于又一次成为惊弓之鸟后,无论是对于市场正义,还是安全地生活,我们都必须再次追问饮用水中的"国标"话题,"国标"孱弱其实比桶装水不安全更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