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会议已经闭幕将近半个月,北京民众仍很怀念那几天的"APEC蓝"。但是,根据北京市环保局最新的空气质量趋势通报,最近一周北京还将经历两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延用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经验,北京相关工业企业已提前做好启动应急措施的准备,河北石家庄、保定等6城市已启动尾号限行措施。
这几天同样遭受雾霾困扰的是河南郑州,某市民写了一封批评市长治霾不力的公开信,在舆论场上搅起了轩然大波。值得玩味的是,在市长回应公开信承诺将进一步采取强有力措施治霾的第二天,郑州市就遭遇了一场更严重的雾霾天。
无论北京、郑州还是其他饱受雾霾困扰的城市,民众都希望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从中央到地方,也已经或正在制定雾霾治理方案。然而,雾霾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各方面因素评判,我们或将长期面对"霾去霾又来"的现实。
北京等地为何频频出现雾霾?打开地图,就可以发现一个直观原因鈥斺�斘挥谘嗌缴铰鲆阅咸猩铰鲆远幕逼皆厍救菀资艿匦魏推蛴跋欤纬赡嫖虏恪D嫖虏闾氐闶谴笃榷ā⒉涣鞫掌廴疚锊蝗菀桌┥ⅲ备髦止ひ蹬欧牌濉⒉膳掀中湃氪笃廴疚锱ǘ然嵩嚼丛礁摺@飞虾芏嗫掌廴臼录绫壤甭硭购庸取⒚拦嗯道⒂⒐锥匮涛硎录己湍嫖虏阌泄亍�
为雾霾"做贡献"的诸多因素中,采暖和工业废气、机动车排放是主力。但问题是,我们并不能把所有工厂和供暖企业都一关了之鈥斺�擜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地区限产停产也只是"特事特办"。要有效减少雾霾,只能在降低污染物浓度上下功夫。这就涉及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城市交通政策调整以及城市人口管理等,这些涉及利益博弈,每一项都是"知易行难",难以迅速见成效。
从其他国家的治理经验来看,雾霾虽然并非不能治理,但也都经历了较长时间。在治理过程中,严格的环保立法和执法起了重要作用。历史上,发生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后,相关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关于燃料使用、废气排放的各种标准和规范。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加强环保立法的思路可以借鉴,但必须改变过去环境执法疲软的状态,否则,治霾规划制定得再好也可能是"空头支票"。
不过,我们对治霾问题也没有必要过于消极,虽然治理过程漫长,但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积极谋求改变。新近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显示,根据中国制定的减排目标,2030年左右,大气污染问题将改善;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明确表示,到2030年,"APEC蓝成常态"并非完全不能实现的问题。
2030年"APEC蓝成常态",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后期限。既然雾霾那么招人恨,"驱霾"已成共识,我们何必还要"吸霾"十几年呢?期待各地各部门像当年抓GDP那样,下下狠功夫,也跨越跨越,让治霾过程尽量变短一些,让"APEC蓝成常态"来早一些。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