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代驾软件宣布上线"e代喝"服务,该服务上线至今,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一线二线36个城市。有不少声音对代喝酒服务心存疑虑,因其可能会面临一些人身健康或安全方面的隐患。对此,平台方回应,平台对供需双方并没有约束,"如果发生意外,和平台无任何关系"。
你有喝酒的需求,我有代喝的服务,双方一拍即合,还能网络竞价鈥斺�斂雌鹄矗庹媸欠浅J谐』牟僮鳌S绕涫窃贠2O和社交APP等互联网概念之下,如此脑洞大开的商业模式,很可能还会被贴上"创意"的标签。网友感慨万千:没成想键盘下"滴滴代喝"的段子,转眼成了资本风口的现实。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对于新经济、新业态,公众自然该秉持起码的包容与善意。何况,高质量的发展,内核便是创新机能。不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商业领域的开拓,大概和文化分野的交流一样,你可以花样百出,但不能僭越底线操守,就像嘻哈不能出口成脏,市场亦不能拼命媚俗。
"e代喝"之所以叫人惶惑,大概有三个疑问如利剑高悬:一是道德上的合规性。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中国的酒席文化,即便粗鄙到"千杯不倒",怕也是强调亲力亲为,而不是找个替身助力。当然,时过境迁,劝酒风日渐式微。八项规定之下,"酒"充当掮客的场合越来越少,少数奇葩招聘中的酒量要求也成了过街老鼠,民间嗜酒之风亦随之清朗起来。当此语境之下,"代喝服务"是否过于逆流而动呢?
二是情感上的合理性。一桌亲友相聚,突然有人找了个陌生的"代喝"撑场子,彼此还能愉快交流、开心玩耍吗?无论是情感聚会抑或是商界应酬,"代喝"的表演冲淡主题不说,会不会特别尴尬且违和?
三是风险上的合法性。"如果发生意外,和平台无任何关系"鈥斺�斚匀唬夤Φ米耸撇还挥琶馈R蛭凑照飧雎呒汲稻椭灰涨灰械>婪追缦站褪橇恕7ɡ矶裕刍岷染品⑸馔猓廊硕加锌赡艹械7稍鹑巍F教ㄉ洗锍傻纳猓馔夂笃衲艹涞彼κ终乒�?这种霸王条款,当然就是自己说说而已。
平心而论,共享经济就算再是逆天,也没有突破规则、越界底线的本领。代驾也好、代跑腿也罢,它们并不只是有了刚需就接活儿的生意,更是秩序与价值内的合规游戏。"e代喝"之所以叫人生疑,不仅在于这种"刚需"色彩暧昧,更在于它与规则秩序形成明晃晃的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