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印有"无添加剂"、"无色素"、"少糖"、"营养"、"有机"的儿童食品,纷纷引入家长们的眼球之中,它与其它产品相比,没有较大的区别,唯一的变化就是价格涨幅超过3至5倍。但是高价并未能阻止家长停止购买的步伐。
据人民日报的观点称,父母爱儿女心切,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为孩子们选择食品时,父母毫不吝啬。正是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一些商家悄悄炒作起儿童食品。许多大型超市甚至还专门设置了儿童食品专区,出售标有"儿童"字样的饮用水、面条、水饺、牛排、零食、调味品等。这些商品大都采用迷你、卡通等可爱型包装,让小朋友爱不释手,也让父母觉得确实物有所值。
但是有些与同类普通食品无异,有些还添加了口感更好的香精;再看价格,大部分比同类普通食品更贵,有些还贵好几倍。例如,某电商平台出售一款儿童榨菜,包装上标有醒目的"儿童"字样,但营养表上注明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物质含量与普通榨菜大同小异。
从营养学上看,儿童的消化功能是在出生后才逐渐发育完善的,即在不同的阶段胃肠只能适应不同的食物,因此儿童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都应该高于同类普通食品,才能适应儿童的肠胃发育。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在食品成分和配方上下足功夫。当下市面上这些"儿童食品"只不过是一些商家打着幌子在借机炒作的概念而已。
新华社认为,首先,建立儿童食品标准或者儿童食品指南。广东省食品安全质量协会执行会长、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蔡高斯建议,针对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规范标签标识和销售宣传。
其次,加强儿童食品的源头监管。专家表示,有关部门应对"儿童"相关字样出现在食品包装上做更严格的规范,同时在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入关键词限制,遏制有误导倾向的儿童食品标签"漫天飞"。
再次,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家长在选择儿童食品时,不要被卡通包装和宣传口号所迷惑,注意看配料表进行选择。
为确保儿童食品安全,让孩子们吃得开心、放心,维护城乡消费者利益,笔者建议应尽快完善监管体系。一是应针对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尽快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条规,规范儿童食品标签标识和广告宣传。二是加大监管力度。食品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实施联合执法,深入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小超市和农村"小作坊"进行拉网式的排查,对那些肆意非法生产和兜售伪劣假冒儿童食品的企业、商家,要依法依规及时曝光和严厉惩处,净化城乡儿童食品市场。三是强化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对举报者要给予必要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