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此次通知程度之严苛远胜于此前,要求用户必须实名注册,对未实名的用户停止提供游戏服务。对于未成年用户,每天22点到第二天8点都无法享受游戏服务,而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的游戏时长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法定节假日不得超过3小时。
"此次通知严苛度远高于之前。除了要求游戏实名注册、限制未成年游戏时长等条例外,更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游戏付费上限。"11月19日,一位游戏圈内人士表示称。而多家游戏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通知》出台前,已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做出多项针对性措施。
笔者从《人民日报》中了解到,网络游戏的兴起,发挥了满足大众休闲娱乐、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也成为新兴互联网产业和数字经济的重要部分。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94亿。但与此同时,沉迷网络游戏,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018年,"游戏成瘾"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列入"精神、行为与神经障碍"条目。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更为突出,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
其实,如果能够很好的让未成年远离网络游戏,仅仅依靠家长的管教很难起到阻止作用,相反跟狗可能会让未成年反感。据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相信有关立法和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和行业发展的精细化,将更好促进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向阳而生,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据了解,国内某些厂商已经加入了防沉迷措施,例如网易、腾讯。
本质上来讲,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是一直"社会病",对此须引起重视并积极有效纾解。目前已有多家游戏公司先后发布了防沉迷机制,其主要在于防范未成年过于沉迷游戏,不仅荒废了学业不说,身体和心智也将受到影响。
许多也包含笔者对国家发布防沉迷的机制感到乐观,但我们也不难盲目的去乐观,每一项举措都有可能伴随的其他问题,任需全面的理解和思考。
据 BBC 报道称,英国博彩协会在本月推出一个包含了 AI 算法的软件系统,目前已经覆盖了约一万家设有投注机器的商店。
虽然挂上了 AI 名号,但这套软件的并没有特别复杂。它主要会监测那些赌博玩家的行为,如持续追逐其亏损的情况,是否在单台博彩机上耗费太多时间,以及是否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多次投注等。
如果玩家被认定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情况,系统就会强制将机器锁定 30 秒。在这个时间段,屏幕上也会弹出类似于「请适度娱乐」的警示字样。这还不够,警示发出的同时,该博彩商店的工作人员也会收到提醒,所以他可能也会前去查看玩家的状况,并给予一些「善意」的提醒。
但也有人表示,30 秒的强制休息时间并没有什么价值,一般也很难让那些输到上头的人冷静下来,更别说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还会被工作人员念叨一番。
笔者认为,如果这一项技术加载到手机网游中,也同样能让家长检测到,其成效是否又是另一种了。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一责任不在于游戏厂商,二责任不在于家长,三责任不在于学校,这其中很难将责任明确划分。还是那一句话,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是一直"社会病",对此须引起重视并积极有效纾解。而这里纾解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任务。笔者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未成年将对游戏产生新的认识,而这样的"社会病"会得到有效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