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和利用效率。大规模储能是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利用的必要技术支撑,能够有效解决电网运行安全、电力电量平衡、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的问题。以储能"新秀"全钒液流电池为例,其利用不同价态钒离子之间的可逆相互转化,完成充电、放电、再充电的循环过程,即可实现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定制"转化,如同电力"银行",潜力巨大。只有在大规模储能技术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才能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储用铺平道路。
发展多能融合、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仍然以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产业为例。通过煤化工生产烯烃、芳烃等大宗化学品,形成对石油化工的有效补充。
发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一方面,类似钢铁、水泥、化工等排碳大户,其碳排放主要与工业生产工艺相关,因此必须突破工业流程再造的关键瓶颈及核心技术,方可实现这些行业的碳减排。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攻关,将化石能源中宝贵的碳基分子转变为化学品和新材料,寻求化石能源高值、高效、清洁转化的新路线。
我国已积极进行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攻关部署。比如,科技部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碳中和相关研究,并将启动"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中科院已经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等项目,并成立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启动"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先导专项,进一步推进多能融合关键技术示范与应用。在这些部署统筹牵引下,我国已经实现了一些对"双碳"目标共性支撑技术的创新,为各领域减排提供持续支持。如氢能及储能技术、先进安全核能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等。2020年10月,千吨级"液态阳光"合成示范项目成功运行,该项目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生产"绿色"氢能,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绿色"甲醇等液体燃料。凡此种种,均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有益技术探索。
我国能源应用场景复杂,可选取典型区域,根据地域特征,针对性地推进跨领域集成示范,探索以技术创新引领能源革命的路径与模式,以点带面形成低碳发展新格局。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性工程。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产业、金融等要素,通过全社会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够推动能源变革、实现"双碳"目标,将绿色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好。
文章原标题:"碳达峰"与"碳中和"鈥斺�斅躺⒄沟谋赜芍�(开卷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