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顺应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这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维度超越了现代西方环境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面对生态环境挑战,我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一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我国宣布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
一些西方国家奉行单边主义,在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中有利则合、无利则弃,在节能减排等问题上避重就轻,在资金、技术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缺斤少两"、口惠而实不至,动辄以"退群""甩锅"推卸责任。一些西方环境生态学者出于本国利益,片面强调"平等"而忽视公平,为个别发达国家推卸对气候变化应负的历史责任提供辩护。当然,也有一些西方环境生态学者意识到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呼吁加强各国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合作,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但受种种因素制约,这部分学者的意见难以转化为具有操作性和实际影响力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行动方案。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我国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积极主动承担同自身国情相符的国际责任,在推进自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同时,不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着力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努力和成就充分表明,我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8日 09 版)
文章原标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现代西方环境理论的超越(学苑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