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何亮点?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重点领域和基本民生投入如何保障?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今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即提前退还企业尚未抵扣的税款,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有利于缓解企业流动性紧张,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实现鈥樂潘恪⑺嘤愣噔�櫟牧夹匝贰�"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委员说。
具体来看,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鈥�300万元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去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00万元,延缓缴纳税款400多万元,不仅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也让我们更有动力加大自主创新、实现产品升级。今年国家提出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进一步对企业创新给予税收支持,必将激励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河北金后盾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平代表说。
"总的来看,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将有利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终端消费、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把鈥樅彀�櫨技笆彼痛锲笠凳种小�"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代表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分析,今年赤字率比去年预算下降0.4个百分点,资金规模减少2000亿元,但通过跨年度调节,中央本级财政调入一般预算的资金达1.267万亿元,这个资金量相当于提高赤字率一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
张连起委员认为,赤字率下调与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不会产生收支矛盾问题。一方面,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收入总盘子持续扩大;另一方面,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可用财力明显增加。
今年拟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与去年持平。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近9.8万亿元,增加约1.5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如何理解这些安排?
"关于地方债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在建项目等后续融资仍需稳定支持,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同时也要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合理确定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刘尚希委员认为,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为地方做好基层"三保"工作提供有力财力保障,减轻地方资金负担,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真正实现惠企利民。
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6.71万亿元,比上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增长8.4%。代表委员表示,这意味着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鈥斺�敶罅ν平萍即葱隆<哟蠡⊙芯客度耄晟乒易匀豢蒲Щ鹱手逑担凳┗⊙芯渴旯婊忧砍て谖榷ㄖС帧�
鈥斺�敵浞滞诰蚰谛枨绷ΑM晟平逃⒀稀⒁搅啤⒂住⒆》康戎С终咛逑担哟笏笆铡⑸缁岜U稀⒆浦Ц兜鹊鹘诹Χ龋銮烤用裣岩庠负湍芰Α�
鈥斺�斎嫱平绱逭裥恕V醒氩普谓油平绱逭裥瞬怪式鸢凑罩辉霾患醯脑虬才�1650亿元、增加84.76亿元,并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推进乡村振兴底子薄的地区倾斜。
鈥斺�斖贫躺吞挤⒄埂V醒氩普笃廴痉乐巫式鸢才�300亿元、增加25亿元,进一步增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补助支持城市。
"今年加大对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现代农业等领域及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持力度,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重庆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玉林代表说,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地方财政也要从严从紧控制支出,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17.58亿元、增加51.68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刘兴云代表说。
黄玉林代表说,今年将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进一步扩大范围,有利于推动资金快速精准下达和使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