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各地各级妇联、人社等部门通力合作,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创业指导、精神关爱等多方面服务,提高留守妇女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邢台市妇联主席陈冰介绍,邢台市连续两年承接河北省高素质女农民培训班,以南和区为试点并迅速辐射全市,累计培训巾帼新农人近3000名。
连日来,在邯郸市邯山区河沙镇小堤村"燕绣坊"手工作坊里,吕双燕正和15名女工一起勤劳织绣。"这批订单有100多套,可得加油干!"44岁的手工作坊负责人吕双燕给大家鼓劲儿。
别看现在做生意风生水起,留守妇女吕双燕过去的生活却并不宽裕。她无专业技能,加上还要带孩子,一家人靠着丈夫打工的收入生活。近年来,邯山区妇联、人社等部门针对留守妇女开展手工系列技能培训。吕双燕学习了一个学期,成了缝纫制衣的行家里手。同时,邯山区妇联联合有关部门帮助她开了网店,成立了"小堤女红培训工作室",申请注册了"燕绣坊"品牌商标。如今,"燕绣坊"不仅用草木扎染制作旗袍、手包、手帕、钱包、复古枕头等,也生产工作服、景区手工制品等。吕双燕还安排了15名留守妇女就业。
"通过技能培训、政策帮扶,在留守妇女中已涌现出一大批像吕双燕这样的鈥槾匆荡锶蒜�櫍币淮笈羰馗九üㄒ导寄苁迪志鸵怠�"邯郸市妇联主席张爱军说,邯郸市积极为大龄、下岗、失业、单亲等困难女性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帮助扶持留守妇女掌握手工制作等技艺,提高创收创业能力,让一技之长成为她们致富的"敲门砖"。
唐山市各级人社部门组织人员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对辖区内的农村留守妇女一一进行摸排调查,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仅去年以来,全市实现各类补贴性培训21.6万人次,凡有意愿参加培训的留守妇女都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
此外,唐山市妇联针对留守妇女较为分散的特点,通过手机端开通"心灵课堂""唐山网上家长学堂",为广大妇女尤其是留守妇女播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家庭教育培训等,提升农村留守妇女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家住唐山市乐亭县温李庄村的吴若楠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丈夫长年在外,孩子父爱缺失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家长该不该介入?"一系列的育儿疑惑,都能从"唐山网上家长学堂"找到答案。依托网上学堂这个平台,她还加入了"留守好家长群组",和其他留守妇女一起交流育儿心得。"有来自妇联的关爱,我的生活很充实。"吴若楠说。
屋外阳光灿烂,天气一天天变暖和,苗族阿婆雷玉芬的心情也随之明朗起来。又到了赶集的日子,她准备去淘换点食材回来。尽管已是85岁高龄,但老人身体依然硬朗,路上遇到熟人便会停下脚步,笑眯眯地闲聊一阵。
祖祖辈辈生活在贵州省贞丰县龙场镇龙山村的苗寨里,5年前,雷玉芬一家五口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位于镇上的宽舍社区安了新家。"趁着还能照顾自己,不想给娃娃们增添负担。"儿子儿媳在外务工,两个孙子在外求学,大多数日子里,老人一个人生活。
作为龙场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宽舍社区居住着2700多名附近村镇搬来的群众,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300名。像雷玉芬一样,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约有30名。为了让老人们感受到新家园的温暖,特别是帮留守老人解决无人照料的问题,乡镇和社区探索出不少好办法。
走进雷玉芬家,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厨房电器擦拭得不见油污痕迹。"经常有人上门来看我,还教我使用电器。"老人告诉记者,在楼栋长和社区干部的关照下,自己不仅适应了新生活,遇到头疼脑热的时候也总能获得帮助。
为方便老人冬天取暖,社区专门腾出地方架起了电暖炉,提供免费茶水和大米粥。久而久之,这里变成了老年活动中心,有人唱山歌,有人玩棋牌游戏,其乐融融。雷玉芬也喜欢去,她说每天去坐一坐,心里就不会觉得孤独。
"并不是只关注安置点的老人,我们对所有留守老人都有保障措施。"贞丰县龙场镇社会事务办主任代丹介绍,通过摸底调查,镇里为全镇108名农村留守老人建立了台账,建立留守老人联络人和定期探访制度,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同时,镇里还建起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吸纳退休教师、热心群众为志愿者,引导老年人参加书画、歌舞、戏曲等文娱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对于家庭困难的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分散供养对象,贞丰县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到敬老院居住。近年来,全县对13个县级敬老院进行资源整合,相继成立者相、龙场、珉谷3个集中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与提高护理能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