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发展按下快进键。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广州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鈥︹�σ幌钕钪卮蠡∩枋┫钅肯嗉探ǔ桑桓龈龃葱麓匆灯教涞厣�
碧海蓝天的伶仃洋上,一座座桥梁高塔直入云端、一节节沉管隧道潜入大海。4月22日,随着最后一块面网安装到位,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猫道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大桥空中施工通道搭设完成。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通车后,深圳到中山的通勤时间将由目前的2小时缩减为30分钟。
"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从探索科技创新合作到谋划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同心,紧抓机遇,深入合作,有序推进。
道通业兴,路通人和鈥斺��"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加快形成,基本形成"1小时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三地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创新实施"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便利通关模式;大湾区世界级的机场群和港口群正在加快形成,机场群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鈥斺�斎�"软联通"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深港通"、债券"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等措施落地实施,人民币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广东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3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港澳高校鈥敻郯目蒲谐晒�斨槿亲�"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从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香港科学园,到瞄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从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福田国际量子研究院鈥︹�υ诖葱虑⒄拐铰缘家拢粮郯拇笸迩谧时尽⒓际酢⑷瞬拧⑿畔⒌裙丶丶铀倭髯慌卮罂萍即葱孪钅坎欢嫌肯郑粮郯拇笸迩目萍即葱履芰φ玫饺绿嵘�
从昔日的荔枝林,到今天的创新人才高地,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这匹"创新黑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松山湖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加之相关政策扶持和优质供应链,创业者能够专注于产品开发。在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的迭代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峻彬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日前发布报告预计,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走在世界同行前列的全球性科创巨头将超过10家,独角兽企业将超过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将超过1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