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华夏文化的代表,从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便成为汉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民族凝聚力。后世推崇儒家文化,逐渐形成了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五大圣人。
至圣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学生遍布天下,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都是较早的一批弟子。孔子创设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至圣先师",故而被称为"至圣"。
复圣颜子,颜回,字渊,春秋末期鲁国都城(今山东曲阜)人。出身贫寒,自幼生活清苦,却能安贫乐道,不慕富贵;性格恬静,聪明过人,长于深思。听孔子所讲的许多高深道理,都能完全理解,且能"闻一知十"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一生未曾做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论语》一书记录了颜回的只言片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故而后世称其为"复圣"。
宗圣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曾子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曾子,又传授给孟子。因而,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曾参著有《大学》一书,《大学》是四书之首,因此曾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颇有开宗立派之意,故而被称为"宗圣"。
述圣子思,姓孔,名伋,战国初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之孙。子思师从曾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学说,又传给了孟子,与孟子的学说并称思孟学派,是先秦儒家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代表人物,《史记》当中记载,子思作《中庸》一书。子思在儒家学派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故而被后人尊为"述圣"。
亚圣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受业于子思。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最后期孟子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作《孟子》一书。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称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合称"孔孟",故而有"亚圣"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