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知道,一门语言不可能在短时间实现大的突破,没有绝对的投机取巧可走,对于逻辑填空中词语的使用更是如此,她更多的是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正确语感的养成,平日里阅读的习惯培养对此很有帮助,我们也建议同学们在生活中就多阅读一些书籍尤其是用语比较严谨的书刊,比如三联生活周刊,以此培养自己的语感。但是,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考试已经迫在眉睫,没有足够多的时间,难道就没有机会了吗?所以我们这里来讲讲方法,需要你认真去执行。
一个月的时间来提高逻辑填空不是遥远的梦,并且进行题海战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保证每天用10分钟来做20道题目,记住30秒一道题目,千万不要纠结,不能确定就靠语感选一个。做完之后就要认真的核对答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对的题目不要放过看看答案是怎么解释的,提炼学习方法,怎么样可以更快锁定答案;错的题目更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因为词语意思不懂,就要查字典做笔记积累词汇量,方法不多就要通过答案掌握方法。在逻辑填空中有些词语和成语属于高频考点,积累的多了在考场上会祝你一臂之力。
做这些工作的基础是要铺垫简单分辨逻辑填空的方法和技巧:宏观上思考题目的思路是排错加最终确定答案。有些同学习惯看第一个空就直接选了答案,往往是错的。考试中更多考察的是综合分析,也就是词语辨析和语境分析综合在一道题目里进行考察。
第一,整体阅读完文段,掌握文段的语境,判断出文段的逻辑结构,是反对关系,联合关系还是解释关系,由此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例如,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 。然而,何为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 。
从语境中我们看到"然而"一词,知道前后分句意思相反,通过第二个空给定的四个成
语可知是说法不统一不一致的意思,那么然而之前应该是理论已经统一了有了定论。由此得知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都不符合,排除A和D项,而这里很多同学仅靠语感是不容易选对的。
第二,利用词语间的感情色彩,搭配范围,语义轻重,语言风格等细微差别来最终确定答案。同样如上题,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都可以选,关键是第二个空成语的差别,见仁见智形容每个人的说法都有自己合理的见解,而各执己见则侧重于争执,没有独到合理之意,而文中提到是"前辈时贤"们的见解,感情基调倾向积极,所以用见仁见智更合理更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