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类型的考试中,但凡考到中国历史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就一定会涉及到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诸子百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因此各国都纷纷进行思想上的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最为盛,考试也主要针对这几家的思想进行考查。因此,本篇通过对这几家的思想进行整理归纳,掌握考试中常考的几个知识点。
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
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
【答案】C 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就是"仁",其内涵较广,但"仁"的核心是爱人,即孔子所说"仁者爱人"。也就是人们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①说法正确;古典人道主义即对人的价值和生命、人格和尊严、生活和情感给予重视和关怀的行为、做法和思想,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一致,因此②正确;孔子强调在治理国家时应当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因此③正确;孔子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德治国,逐步改良,即以温和的改革使得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反对以暴力手段促进社会剧烈变革,但并不是反对任何社会变革,因此④错误。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
【方法总结】明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围绕"仁"的思想进行题目的选择。但要与孟子的"仁政"相区分。
2、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转变体现了( )
③大一统的局面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由于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但是随着统一国家的建立,到西汉时期,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必须进行思想上的统一,因此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的消亡。因此①②③正确,答案为D。
【方法总结】百家争鸣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归结起来就是:
1、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2、经济因素: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
3、文化因素:"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使得私学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