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11月27日报道,很多商家在电商平台上销售阳澄湖大闸蟹,有的一年卖了几十万件,但没有一件是真的。据知情人介绍,阳澄湖大闸蟹产量有限,网上店铺和当地实体水产市场上销售的均是外地大闸蟹,它们被运往阳澄湖过了一遍水后就成了"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久负盛名。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所谓"阳澄湖大闸蟹"总营销额约为300亿元,而去年真实的阳澄湖大闸蟹产量为1600吨左右,差不多只有3亿元销售额,仅占市场销量的1%。市面上有多少"阳澄湖大闸蟹"是冒牌货不言自明。
事实上,这种外地大闸蟹到阳澄湖"过水"的做法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成气候"的背后有环环相扣的原因,一是利益驱动鈥斺�斦娴难舫魏笳⑿酚邢蓿诠┬杳芟拢鼙吒魉π范祭刺�"阳澄湖"的牌子,牟取利润;二是约束机制形同虚设鈥斺�斞舫魏笳⑿繁匦氚垂娑ḿ幼�"蟹扣"防伪标识,然而市场上诸多"外形相似,没有真正防伪标"的假蟹扣大行其道,不仅失去了"证明"的意义,还可能形成反向激励;三是相关监管部门"踢皮球"鈥斺�斞舫魏喙夭棵疟硎灸承┑暧槠渥⒉崴诘毓芟剑笳呷衔θフ夜┗跎霞宜诘叵喙夭棵赔�︹��
阳澄湖大闸蟹是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当地的名片,不论是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户及品牌商,还是当地有关部门,都应该悉心呵护这个用口碑堆积起来的品牌。然而,在此番事件中,从一些线下的水产市场到线上的网店,售卖的多为假的阳澄湖大闸蟹,还充斥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现象鈥斺�斆娑哉庵置髂空诺ㄉ踔列纬刹盗吹那秩ǎ钡匮郴А⑵放粕桃约坝泄夭棵潘坪醪灰晕狻⑽匏魑翟诜艘乃肌�
外地螃蟹贴上"阳澄湖"的牌,从品牌维护和长远利益看,这么做其实是在吃"子孙饭"鈥斺�斊放剖瞧笠档暮诵募壑担廖藜傻厝ネ钢В淙坏顾皇鞘奔湮侍狻Nて放坪屠┐笫谐。龅牟唤鼋鍪锹阆颜叨粤康男枨螅κ嵌灾实陌压兀涫诱饪榻鹱终信啤�
只看眼前利益,不注重品牌保护和用户体验,再硬的牌子也经不住同业竞争和自我消耗,有时还可能引发破窗效应。比如,一些企业把外地大米拉到五常,换个包装就当成"五常米"对外销售获取暴利,尽管五常市建立了相关保卫机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要挽回"五常米"的口碑和形象着实不易;某国外知名品牌在一款手机出现"爆炸门"后明确表示不召回中国市场相关产品,随后其在我国市场份额遭断崖式下跌;最近,某意大利品牌因辱华言论而在中国市场遭遇寒冬。这些都是明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极有可能断送自己的好前程。某种意义上说,利用品牌价值,其实是一项风险投资鈥斺�敱V怠⒃鲋祷故峭钢Ъ壑担惺奔负跏且荒钪涞氖虑椤S闷放迫ネ钢颜吆褪谐〉男湃危畲蟮氖浼沂瞧放谱陨怼6灾放贫裕�"大厦"建起来历尽了艰辛和努力,但"倾覆"可能很容易,"重建"则是难上加难。珍惜"羽毛",才可能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