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才能让方便老人出行的"代步车"成为一种造福老年人的交通工具,为了减少老年代步车事故的发生,政府部门要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做到安全出行,人人有责。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这是规范管理"老年代步车"的前提条件,也是治理"老年代步车"乱象的根本之路。不管是定位为机动车,还是定位为非机动车,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改变当前既不属于机动车,又不算非机动车的尴尬局面。
第二,交通部门急需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电动车的驾驶行为,应像管理机动车及其机动车驾驶员那样管理"老年代步车"及其驾驶员,保障"老年代步车"上路安全。一方面,"老年代步车"必须进行牌照管理,"老年代步车"只要上路就必须办理牌照,否则不能上路。另一方面,明确和提高"老年代步车"驾驶员的准入门槛,"老年代步车"驾驶员必须具有机动车驾驶证,或者"老年代步车"特有的驾驶证,目前"老年代步车"驾驶员群体素质良莠不齐,部分老人对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了解甚少,俨然就是"马路杀手"。
第三,从顶层设计上,制定严格的、高标准的"老年代步车"的质量标准、国家标准,确保在市场上销售的"老年代步车"都是符合标准的车辆、安全的车辆,保障安全的"老年代步车"上路。要做到这一点,监管需要前置,严格规范"老年代步车"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加强"老年代步车"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禁止和重罚生产、销售不合格"老年代步车"的行为。
最后,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管力度和舆论力量,对于想钻交通法规"空子"的年轻人来说,要深知"老年代步车"并不是你们逃避交通法规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