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的电力企业中,为防止发生事故,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除有工作票、操作票、工作许可制度等组织措施外,特别重视安全技术措施,在资金上也舍得投入。其指导思想是:人员总会有过失,要通过在设备上采取措施(例如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直接操作设备,装设闭锁或其他防护措施),使某些人员过失不致引起事故。在这次考察活动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德国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具有与其现代化、高效率的工业社会相称的高水平。在德国以至整个西欧,保证电网安全的重大措施之一是:在电网规划、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和运行中,对电网的非正常状态下的安全性按n-1标准进行检验。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还要考虑n-2情况下是否会发生电网稳定破坏、电网参数越限、电力供应中断、发生机组失稳等。特别注意在电网规划设计阶段优化电网结构,给运行创造条件,在n-1情况下通过合理安排电网的运行方式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此外,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在110 kV电网中,中性点采取不直接接地运行,对架空线路较多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在参观的几个电厂里,有好几处检修现场,有些工作量并不大,但检修用的脚手架搭设得非常规范,脚手板摆设整齐且绑扎牢固,护栏高度和密度严格按要求装设,上、下脚手架的梯子也牢固与脚手架固定。
防止误操作主要采取两种技术措施:一是装设防误闭锁装置,型式以电气闭锁为主;二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直接操作设备的机会。由于技术措施得力,值班人员遵章操作,故所到之处均未听说过发生误操作事故。
所参观之处,现场很少见到安全标语、口号,但现场安全指南较多。如在消防器材存放处,张贴有发生火险后应采取的措施,按步骤详细注明了处置办法,使人一目了然,明白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在现场急救设施旁则贴有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的处理方法,也是一步一步详细注明。此外,现场逃生通道保证绝对畅通,逃生通道的标志随处可见。
在生产现场,都固定存放着现场急救设施,如呼吸器、急救药品、防护用具,甚至有担架。在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使受伤人员能及时得到救护,尽量减少伤害程度。
由于核电厂安全至关重要,在Isar核电厂只要与安全有关的设施均装设4套,一套运行,3套备用,以确保万无一失。反应堆按防8级地震设计,其内部可移动部件、工器具、桌椅等全部用绑带捆扎固定,防止互相撞击。反应堆最外层为2 m厚的钢筋混凝土,可承受飞机的撞击。考虑到电厂送电线路的重要性,对出线塔采取了用大水泥柱做塔脚并加装铁丝网等措施,防止他人误登杆塔。
在安全组织措施上值得一提的是,该厂对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采用计算机管理。将能进入核电厂检修的人员、任务、工作时间等资料输入计算机。当计算机检测到当天无此项任务或因超过规定工作时间而未列入当天允许进入电厂名单的人员,由计算机控制的门则不能打开。因此,无关人员和可能因工作时间过长受辐射超标的人员是无法进入生产现场的。这对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