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最初几年,武成飞并没有像他的许多同学一样“子承父业”到矿上挖煤,他去过山东、下过江南。但因没有一技之长,在外打工每月拿到手不到1000块钱,“还不够自己花”。在上世纪90年代末,武成飞终究还是选择了父辈的老路,回到鹤岗老家进矿下井。
受国内煤矿市场大环境影响,再加上兴山煤矿自身的问题,矿工的效益最初并不很好。直到2003年,兴山煤矿破产改制重组后,效益提高,武成飞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如果全勤,他的月薪可以拿到2200元。
改制也让新兴煤矿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每年145万吨/年。而新兴煤矿采煤的工作面,从之前离地面大约500米的二水平位置,继续向下纵身到了三水平面,这里离地面垂直距离大约800米。
事发前,瓦检员武成飞的位置是三水平的南二石门。此时,在新兴煤矿一、二、三水平的28个工作面上,“采、掘、机、运、通”5个系统,总共有528名工人作业。
武成飞下井时随身带着这样几个物件,其中包括收音机大小的瓦斯检测器。武成飞的主要工作,就是端着瓦斯检测器在指定的范围定时检测瓦斯浓度,并做记录。
瓦斯是煤矿的副产品,每个煤矿都必然产生瓦斯,它从煤岩裂缝中喷出来,浓度高低不同产生的危害和影响也不同。瓦检员的职责,就是在井底巡逻检测这些数据。
这天,武成飞的任务,是照顾三水平大巷上南二石门附近的117和122两个工作面上的场子。这两个场子都是岩石开拓区,相距200多米,一共检测9个点。
武成飞的首站在122工作面,像往常一样,他先取出瓦斯检测器捏了一下气囊,指针显示瓦斯浓度:回风0.10%、工作面0.08%——数据与前一个班的瓦检员采集的结果一致。
这位检测员对这些数据非常敏感。从两年前开始,矿上每10天会对瓦检员进行业务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瓦斯检测等方面。考试的成绩与瓦检员评级紧密相连,分数越高级别越高,月底拿到的工资直接与瓦检员的级别挂钩。武成飞的业务考试,每次成绩都在80分以上。
新兴煤矿井底的巷道内都装有瓦斯警报器,如果瓦斯浓度达到1%,探头会自动报警;达到1.5%,所有电器设备会自动停电。武成飞依据业务常识判断,此时一切正常。
武成飞第一遍巡视的终点,在117工作面的停工头,9个点检测完,他掏出小灵通看了一眼:1点50分——此时,三水平117工作面检测结果依旧正常。于是,武成飞原路返回,当他走了不到200个台阶时,意外发生了——风机突然停了。
“头一个反应,是主扇停运了。”武成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从2008年开始,他当班的时候,就曾遇到过好多次主扇停运的经历,但每次只停几分钟,马上就会恢复。
武成飞下意识捏了一下瓦斯检测器的气囊。这次,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检测器屏幕出现了“白板”,检测器的指针范围从0.02%~10%,指针摆向最高值,一动不动,“以前从未遇到过‘白板’,即使是风流逆向,也达不到这样的浓度”。
“糟了,是瓦斯超限!”武成飞再测一次,发现依旧是“白板”,他自知大事不妙,赶紧往117停工头跑,里面有2个打钻工人。
“别开了!可能出事了!赶紧跟我走!”武成飞大喊。他清楚,瓦斯爆炸界限为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