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琢磨的就是人。此话不假。对人的研究是许多学科共同的任务,但是人机工程是侧重于人机关系协调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它并不研究人的所有特质。人机工程如果只对人的各种"物理特性"进行研究,也是不够的。因为,人是一个有意识、有思想、有思维的"高级动物",人机关系的协调不仅表现在"物理参数"的匹配上,更重要的表现在这种关系的能动调节上。人机系统中的"人"是生物人、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复合体。
生物人,也叫自然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是高级生物,具有生物特质。人机系统的协调首先表现为人机界面各种参数要适合人的生理特征。于是,就要对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神经活动、人体力学、人体的劳动能力、疲劳等进行研究,了解它的机理和各种参量。随着生理学、神经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作为生物人的特质将越来越被充分地揭示出来。但是,随着人的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上穷碧落下黄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的生理特质及其表现是不同的,对生物人的研究也是无穷尽的。对生物人的研究为人机工程学提供了研究人的生物行为规律的重要内容。所谓人的生物行为,是指人的生物反应特性。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经济人。人们一直认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所进行的作业研究及其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的基础上,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关于经济人的定义。笔者认为,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假设,它表明人的行为主要受其生理欲望(物质欲望)满足程度所主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性。由一般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同的反应形式;由只具有刺激感应性的低级生物到有感觉能力的高级动物;由动物心理过渡到人的意识,是物质的反应性发展到人的意识的三个重要阶段。而人的最原始的意识则是由生理欲望所产生的对物质的需求和对生存欲望所产生的安全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只有在解决了吃饭、穿衣的问题后,才会有对艺术、文化的需要。对经济人的研究为人机工程学提供了研究人的经济行为模式。
社会人。按照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对人的行为的研究,认为"保健因素"(如安全、工资水平、工作条件、个人生活等)只能使人安于工作,而不能激发其积极性。如使人的工作富有成就感,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这些方面能得到改善和满足,则能极大地提高人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他把这些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同样,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具有成就感,能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角色"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并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时,笔者认为这样的人才从生物人、经济人"进化"到社会人。对社会人的研究为人机工程学提供了研究人的社会行为规律的重要内容。
当然,生物人、经济人、社会人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从"需要──动机──行为"模式看来,由于他们的需求和动机不一样,从而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各异我们承认一切生物反映从刺激感应到感觉再到动物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也承认人的"刺激──感应"模式(S?O?R);但是,也应该看到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否则,就会陷于一般的"物活论",把人降格为一般的动物。
应该指出,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和对人本身的研究相比较,后者是很落后的。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正因为如此,笔者才用"假设"这个词。不管是生物人,还是经济人、社会人,人们都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盲区"。即便人们自己认为已经认识清楚了的地方,也还可能产生一些"误区"。这就给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不定因素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