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环境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大自然环境和因生产过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这里所谈的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是指为生产需要而建立的人工环境。创造一种令人舒适而又有利于工作的环境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创造舒适作业环境条件有时难以得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应创造一个允许的环境,首先保证在不危害人身健康和不受到伤害的范围之内,同时要有其他辅助措施(如监测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避免诱发不安全行为。如对于因噪声引起的人为差错,主要应对噪声采取控制措施,确定噪声控制措施时,主要从三个环节考虑,首先是从声源上根治噪声。如果技术上不可能或经济条件所限,则应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控制措施(如利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降噪),若仍达不到要求时,则应在接受点采取个人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措施;对于因振动引起的人为差错,主要应从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中分别采取隔振、吸振、阻尼等措施消除或减小振动、阻止振动的传播;对于有生产性粉尘和有毒作业场所应采用防尘、防毒,尘毒治理措施,使作业环境空气中的粉尘、毒物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如果有些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毒物浓度仍达不到安全要求,则在接受点应采取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加以防护;对于高温作业场所,应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式,有条件的应安装空调器,进行温度调节;对于作业环境的采光照明问题,机器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有利于操作、观察、测量岗位的自然采光;当采用人工照明时,应确保作业岗位照明的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符合国家标准;对于作业场所空间、地面等的安全要求,主要应注意这样一些问题,如对车间设备、设施布局的安全要求,作业地面应平整、清洁、无油污、积水;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堆放不应影响操作空间、机器运转和车间通道;工位器具、用具、工件应摆放在规定位置,并平稳可靠,无滑落、倾倒的可能。总之需要从作业环境的细节入手,排除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不良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