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筛选芋头时,一高个子工人拿着巴掌大的盒子盖,盛了一盖子的白色粉末撒入桶中,水立即呈乳白色。
记者问:“是什么粉末?味道这么重?”有个瘦瘦的工人说:“是药,很呛人的药,具体名字我也说不上来。”
记者观察发现,每浸泡一桶芋头,便有工人加入白色粉末,而先前使用过的乳白色液体是不换的。
其间,因摘下手套擦汗,记者的手指不小心沾到那些乳白色液体,一时间刺痛难忍。
午饭时间,记者在和工人交谈时随口问道:“中午为什么不吃芋头?”
一工人悄声说:“用那么呛人的药泡过,谁敢吃啊?我从来没吃过这些芋头。”仿佛这个话题是一个禁忌。
吃完饭便马上开工了。当天下午,记者按照吩咐把筛选好的芋头放进几个大的水桶中。这时,老板娘从一抽屉中拿出几种粉末逐个放进去。
其间,她招呼一操本地口音的工人:“你去隔壁再弄一些过来。”该工人拿着碗状器皿离开。没多久,该工人拿着一碗满满的粉末回来。随后,这些粉末分别被撒入浸泡桶内。
这些筛选好的芋头又浸泡了半个多小时,有的进行了清洗,有的直接装车运走。
记者发现,在芋头去皮、浸泡、再浸泡等环节,均有使用各种粉剂。
污水横流的简易工棚内,芋头和土豆是随意堆放在外面的,工场的机器在工人下班后也没人看管。只有那几种不明粉状物,几乎都在老板娘的眼皮底下,平时被保存在一个抽屉里。
加工场内的粉末分两类,一类装在一大编织袋内,放在工场最里面的一桌子上,此外,还有一个装着白色粉末的黄色塑料盒;另外一类放在工场靠外面的桌子抽屉里,老板娘基本在这张桌子上捡芋头。只有用到时,老板娘才从抽屉里拿出那些粉末撒到装有芋头或土豆的塑料桶中。在劳动间隙,记者尝试着靠近装着白色粉末的大编织袋,但总被老板娘支开去干活。
这些粉末到底是什么?3月9日上午,记者提前来到加工场,在还没开工前对这些粉末进行了解,发现墙角袋子上写的是一水柠檬酸,桌子抽屉内已空无一物。不过,记者在桌子附近找到一个塑料盆,盆内放着包括脱氢乙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D-异抗坏血酸钠、食用色素和一不明白色粉末等5种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能用于生鲜食品的加工吗?这些芋头、土豆销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