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即将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增至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十四五"期间更将突破3亿。但央行调查却显示,60岁以上人群当中使用电子支付的仅为51%。这也就意味着,尚有一半老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也由此可见中国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水平并不高,而这却直接关涉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否便利。
科技进步是普惠的,老年人不该被排除在数字社会之外。而就现实来看,促使老年人与数字社会更好接驳,答案可能还在老年人之外。
应当看到,由于身心特点、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原因,老年人接受新信息、学习新技能的能力相对较弱,对智能设备与智慧生活适应也较慢,这就要求,年轻人与社会机构要加强对老年人数字素养的训练与引导,帮助他们早日享受数字社会带来的服务与便利。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适老化建设,除了"软服务"升级,也需要硬件设施的改进提升。如报道指出,目前市面上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并不多,绝大部分都没有对老年群体做出明确区分,预装软件太多、界面字体过小,都影响着老年人对数字化生存的适应。所以,厂商也有必要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开发设计,以更方便适用的使用体验,提高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亲近度。
当然,有必要强调的是,提高数字时代的适老化水平是一个渐进过程,且社会也无权要求所有老年人都学会使用智能设备。所以,社会在引导老年人适应数字生活的同时,也宜保留必要的人工服务通道,保证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在日常出行、医疗保健、观光游览等方面仍能享受到便捷服务。
总而言之,数字化时代,对被疏离于互联网之外的老年群体应更多些照拂与关爱。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也该享受到当下时代的种种便利,而社会也应为更大范围的适老化建设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