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媒体披露了一些地方政府滥用信用措施,比如将闯红灯也纳入失信行为的情况。如何防止征信滥用?征信系统是否采集更多财产相关信息?怎样加强个人征信信息的保护?如何引导失信主体主动自新、重塑信用?近日,国家发改委、央行等部门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就上述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中国人自古就有着讲诚守信的价值传统,近期媒体报道"闯红灯纳入征信",对此你怎么看?
如果说过去对诚信的要求更多体现在对"人无信则不立"的道德呼吁上,那么随着征信系统建设大力推进,逐渐完善的威慑机制让诚信建设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过去提到信用,更多是对商业行为的要求,而征信系统的发展,"留案底"带来的种种麻烦,则让诚信蔓延到社会领域,使之具备了"立身之本"的可能。
信用建设十分必要,征信系统十分有用,由此也出现了一些报道所讲的情况,就是滥用问题,尤其以闯红灯纳入征信为代表。应该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这样做,初衷应该不是给征信系统添堵,而是为了推进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但如果征信系统成为一个"筐"时,就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多问题。
"闯红灯纳入征信",本身就是一种"闯红灯"行为。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严格依法依规。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所说,所有的信用措施运用,包括纳入信用记录、列入"黑名单"和实施失信联合惩戒,都要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或者国家层面和地方有立法权的机构出台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有些地方仅凭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或者地方部门的文件作出制度规定,缺少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依据,缺少国家或地方层面立法,显然没有做到"依法依规"。
很多领域都提出了要与征信挂钩,有的确实提升了征信系统的威力,但有的却让征信系统陷入尴尬和不堪重负。比如说,"闯红灯与信用记录挂钩""室内吸烟与信用记录挂钩""不常回家看看要与信用记录挂钩"鈥︹�θ萌搜刍ㄧ月遥踩萌送菲し⒙椤G也凰抵种植晃拿飨窒笪幢卣娴哪茏龅接δ删∧桑幢愣寄扇肓耍绻扇胝餍畔低持皇且桓鲟逋罚钟泻我庖�?如果绝大多数不规范、不文明行为都纳入征信系统,甚至发展到处处都有"黑名单"、大多数人都有"案底"的程度,那征信系统还有什么严肃性可言?
征信系统是一种基础机制,决定了其不能盲进、冒进,不能乱开大门、私开后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确保做到依法依规规范、依法依规建设、依法依规纠正,还要通过目录、清单、认定文书这样一些硬举措,对信用措施应用加以规范。征信滥用也是一种"闯红灯",滥用本身也十分牵强,很难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不妨看看有些地方搞的"闯红灯纳入征信",闯红灯问题真的解决了吗?就怕搞到最后成了"四不像",既拖累了征信系统,也耽误了闯红灯问题的解决。
征信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该给征信滥用亮起"红灯"了。社会诚信建设尤其是信用系统建设必须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简单粗暴急功近利。再好的机制也有严格适用范围,滥用必然无用,好好使用才能有用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