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电话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加工点,一处有着红砖瓦房的院子。一位身穿黑色棉袄的中年男子,开着辆装满木条箱的农用三轮车停在门口,箱中正是竹笋。
大门打开后,一中年女子向车后张望,待三轮车进入院内,便立即关上了大门。
之后,记者以购进竹笋往老家销售为由,进入了该加工点。3名女工正在忙碌,有人捞笋,有人切块,有人把盆里的“水”装入小袋。走近细看,水盆底部还残留着白色晶体,捏起一闻,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加工点一位工作人员申先生指着一个密封的铁盒罐说:“你们要是卖给酒店,要这个好些的吧,这个防腐剂少。”
看记者坚持要普通木条箱里的竹笋,申先生带记者到一间小屋。“这种竹笋便宜,稍微泡了一点,45元一箱。不过,这没有外头47元一箱的划算,那个还能再泡出两斤。”
女老板说,木条箱中存放的都是从江西运来还未加工的竹笋,在这里主要进行分装。打开木条箱,有一股浓重的刺鼻气味。
旁边,堆放着5袋焦亚硫酸钠。加工小袋竹笋旁边的一袋焦亚硫酸钠,还剩三分之一。
不过,申先生称“没赚到钱”,“我在这儿干了十多年了,两年郑州还有8家加工竹笋的,一年前还有4家,现在只有我这一家。”
在院子的东南角,几百个木条箱子扔在那里,装满了竹笋。申先生称:“这些都放了半年了,都是春笋,进回去不用担心存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