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东北是我国大豆主产区,有一首经典的歌曲这样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但目前这一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面临持续萎缩的状况,长期自给自足的东北大豆产业开始出现供给缺口。现在油企低价收不到粮,高价又不敢收,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正面临着原料采购困难和市场丢失的风险。根据统计,近期黑龙江省油脂加工企业只有少量在收购大豆,8成以上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近年来,国产大豆种植版图和产量急剧萎缩,这是黑龙江油脂企业出现“豆荒”的重要原因。作为大豆的主产省,去年(2010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了560万亩,今年(2011年)又减少了1486万亩;不仅如此,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区的大豆播种面积也大幅减少。
种植面积减少,产区加工企业原料采购困难,经营效益不好,于是不得不大量停产。本来,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正是盈利的好时机,但是,企业的开工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好转。哈尔滨工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大植物蛋白分公司总经理刘宝林说,现在开工率依旧不足,10月份只有半个月是处于开工状态。
对此,很多油企只好另寻出路,选择到沿海建厂,收购质优价廉的进口大豆,享受进口大豆带来的高利润,东北大豆进货渠道正逐渐被放弃。
与此同时,东北豆油和豆粕的消费市场也开始发生转变。过去东北基本上是自产自销,还有部分销往其他地区;但现在却是黄淮海地区生产的很多豆油、豆粕销往东北,黑龙江市场上有近一半的豆油是由省外加工进口大豆的油厂生产的。
为什么作为主产区的东北大豆不再具备产业优势?黑龙江8成油脂企业停产,是否会推升食用油价格上涨?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发表以下评论。
2008年以来,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实行了大豆临时收储政策,要求各指定库点要按照规定价格公开挂牌收购,对农民交售的大豆,不限收、不拒收,切实做到敞开收购。既然已经有了政策保证,为什么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还是急剧萎缩?李国祥表示,我国大豆产业面临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导致东北地区大豆产业陷入了困局。
李国祥:我们国家大豆产业,一方面要面临国际的竞争,国际大豆整体上来说具有竞争优势,生产的大豆主要是转基因大豆,它的蛋白水平很高、价格相对较低;我们国家大豆大部分蛋白水平低、价格高,处于竞争弱势的地位。另一个方面,国内也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肉食类食品、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因而玉米需求的增加非常强劲。今年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玉米的价格卖过了小麦的价格,甚至卖过了一部分的大米的价格。这样很多地方纷纷把原来的大豆改为种植玉米,有的符合条件的还改成种植粳稻,这样价格就更高。在这样的双重的打压下,这种临时收储政策很难发挥出来。
目前处于消费旺季,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李国祥认为食用油的不断上涨与企业遭受“豆荒”关系不大,因油脂企业遭受“豆荒”而导致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李国祥表示,国产大豆面临双重压力处于萎缩状态,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进行扶持。
李国祥:国产大豆面临的一个是国内的粮油结构调整的压力,一个是国际的竞争压力,我们处于徘徊甚至萎缩的状况。国家也实行了振兴大豆计划,实施了大豆临时收储政策,但还没有根本上缓解中国的大豆危机。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中国的大豆产业,国家要更加出台更好的政策来防止进一步萎缩。
表面上看这只是东北地区大豆产业陷入的一种困局,可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因为国产大豆的量一旦减少,那国外的大豆就可以完全掌握大豆豆油的定价权,这会大大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李国祥认为,国家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切实做好支持国产大豆的一系列行动。
李国祥:第一,我们要加快脚步,把大豆的水平提高。国外的大豆每亩地单产水平大概是400吨,我们国家才100多吨,连200吨都很困难,这主要是我们的大豆的种子不行。我们要加快培育好的种子,种子提高了相对来说成本没有增加,那么农民的收益相应就增加了。第二,加大大豆产业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国外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国家要保护它的话,补贴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我们国家现在有收储政策,有两种补贴政策,但是还是不够,我们必须要加大生产领域里的直接补贴。第三,我们国家要加强规划,把大豆优势产业它确定下来,加大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