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管理滞后于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2009年以来,山东省公安机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按照理念人性化、机制社会化、手段信息化的要求,不断转变社会管理观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促进了社会有序、稳定、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口管理。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努力实现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山东省在全国率先结束“二元制”户籍管理体制,放宽城市、城镇落户条件,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市、城镇移转。在人口管理方面,建立了“常住人口常规管、流动人口跟踪管、特殊人群重点管”的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对常住人口,依托居住地进行管理。对流动人口,按照“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制定《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要点》,成立流动人口管理站,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模式,强化“服务网”、“防火墙”、“责任链”三项措施,完善报告登记、协管员聘用、跟踪帮教、网上管控、分层管理五项机制,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居住、子女就学等问题,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对特殊人群,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和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有关人员的监管和教育转化工作。
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场所管理。场所行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我们结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国庆60周年和世博安保工作,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包括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重点村庄和重点行业管理,集中整治了一批治安混乱地区,解决了一批治安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出台《山东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范》,全面推行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卡点堵截网、区域协作网“六网”建设,构建起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完善“两河两圈”(环京护城河、环沪护城河,环鲁防控圈、环济安保圈)和省、市、县、乡四道防线,把防控触角进一步向社区、单位内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划交界处延伸,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
区分两类组织,创新组织管理。对有益于社会和损害社会的两类社会组织,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协调相关部门,重点培育表达诉求、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维权类社会组织和提供慈善、解困公共服务的公益类社会组织,规范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经济类中介机构管理,充分发挥它们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加强同民政、国安、宗教、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协作,探索建立社会组织信息资源库,对未纳入备案管理的社会团体实行动态跟踪,分类管理。对借口维权、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危害国家安全的境外敌对组织,强化侦察,依法打击;对试图从事恐怖活动的暴力恐怖组织,坚决铲除;对危害社会的邪教组织,加大控制、查堵、处置力度;对制造思想混乱、误导群众行为的非法组党结社,坚决取缔。
强化公共安全,创新公共服务管理。公共安全服务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安全监管。开展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和危爆物品安全管理活动,交通火灾事故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二是化解矛盾纠纷。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信访工作的意见》等10多个规章制度,成立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处置非正常上访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信访积案化解年”等活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三是强化风险管理。结合全运、世博安保,建立“扁平化指挥、场馆化运行”、“纵向灵敏高效、横向顺畅有序”的实战指挥体系。完善多警联动、重大事件风险评估等制度,实时发布风险预警,实现预知预警。投入近亿元购置先进装备,建立反恐处突队伍,完善反恐预警和应急机制。
关注虚拟社会,创新网络管理。虚拟社会管理与现实社会管理同等重要。我们树立网上网下两个战场的理念,以监控巡查、侦察破案、防范控制为重点,着力提高网上发现、侦察、控制、处置能力,构建虚拟社会防控网。落实互联网信息巡查处置“双负责制”,将触角延伸到网络群体、网上社区等管理薄弱空间;建立舆情控制工作组,严密掌控网上舆情动态,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设立网上“报警岗亭”和“虚拟警察”,建立“为网站上门牌”等制度,实现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推进信息化工程建设,提高信息共享和控制发现能力。加强涉网违法犯罪案件侦办。
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得到了许多有益启示,主要是:
第一,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加强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公安机关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社会管理工作,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探索社会管理规律,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第二,齐抓共管。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政府各个部门,特别是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等部门,既要明确各自的管理责权,又要完善合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形成建设平安山东、和谐山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