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勇指出,淮南是一座资源型城市,面临加快发展、扩张总量和节能减排、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和压力。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向全市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向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污染减排是硬约束、硬任务、硬责任,从政治上讲是必须的。
曹勇告诉记者,淮南有两大资源禀赋,一个是煤矿,一个是淮河。煤矿是发源地,既要立足煤,又要延伸煤,更要不唯煤,最终要超越煤。淮河是母亲河。这两大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结构就优不了,后劲就强不了,方式就转不了,发展就持续不了。因此,污染减排从发展上讲是必要的。
创造一个舒适、清洁、优美的环境,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让低碳走进我们的生活、让绿色走进我们的世界、让生态环绕我们的周围,也成为世界的福音、中国的强音和人民的回音。我们绝不要“带污”的GDP,绝不要“带病”的发展,要坚持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污染减排从民生上讲是必然的。
曹勇强调,污染减排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保证重点工程建设不松懈,淘汰落后产能不动摇,重点企业监管不手软,重点领域整治不间断,开展全民行动不走样。
曹勇说,要实现上述目标,落实责任是关键,措施是保障。要落实领导的硬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企业法人代表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污染减排工作第一责任人。要落实部门的硬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要落实督察的硬责任,抓紧成立若干督察组,立即对各县区、各单位污染减排工作进行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