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八条规定,“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的种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
据了解,2012年,深圳就确定了对于本市范围内从事公共设施抢修、邮政(含报刊投递)、快递等行业,以及运送桶装饮用水、瓶装燃气等单位所使用的电动自行车,采取总量控制原则,经统一载物托架和车身颜色,纳入规范管理后,允许上路行驶。
目前,深圳市特殊行业备案车辆达到3.8万辆,其中快递业近1.3万辆,占所有行业总数的34%,全市28家特殊行业中,物流快递业是配额最多的一个行业。
显然,对快递业而言,“禁摩限电”整治行动打击或治理的是快递业违规使用电动三轮车的行为,即:快递企业使用不在“配额”管理范围之内的电动车派送快件的行为。
至于快递业符合上路条件的电动车数量供不应求或不能满足快递业务需求,则需要根据当地实际,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增加备案车辆数量。简单说,快递业送货“供不应求”,不应成为快递企业可以肆意“违法或违规”的“借口或理由”。当然,有关监管部门也要及时根据当地快递业务发展需求,及时动态调整快递企业相应可上路电动三轮车数量。
可喜的是,深圳当地快递业相关部门已经积极应对,据广东省邮政管理局网站发布的消息称,深圳市局正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支持政策,在目前全市13000多两轮电单车配额的基础上,再申请增加配额,同时,积极争取快递小面包车载货的合法化,并联合快递协会,调研快递绿色能源车辆、智能快件箱的使用,探索在快递行业当中进行推广。
因此,深圳针对部门快递企业违规使用电动三轮车送货、送快递的予以处罚的做法,确实是有法可依的依法行政之举。当然,对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公平性、正当性,人人皆可发声,但是,提出质疑或批评的时候,最好还是先梳理清楚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的,否则,随意给一些政府决策扣“大帽子”、指责其乱作为或打击创新等,也非理性之举。
(原标题:为何说深圳禁快递违规用电动车属“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