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标识就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着我国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品种的丰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最初“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陌生名词变成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王牌”。地理标志是一种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在地理标志商标品牌的带动下,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品牌化和产业化的步伐开始加快。可以说,发展地理标志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三农”工程,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要求,要“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多年来,各级工商机关把地理标志工作作为工商机关服务“三农”的切入点之一,积极开展商标支农惠农富农工作,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已累计核准注册农产品商标74.98万件,累计受理地理标志注册申请1200余件,核准注册和初步审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71件。
为了深入地调查了解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的发展情况,本报记者从已经核准注册的66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随机调查了20件,通过分析他们的品牌发展历程,为更好地发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作用提供有益启示。
“安溪铁观音改变了安溪农民的命运,改写了安溪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在去年年底举办的研讨会上,福建省安溪县副县长王金章的发言令与会代表精神为之一振。
据介绍,“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注册前的1999年,全县茶农从出售茶叶取得的直接收入人均仅为790元,占当年茶农人均纯收入的24.8%;2008年,全县茶农从出售茶叶取得的直接收入人均为3914元,占茶农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55%.
为农民收入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山东“章丘大葱”。该地理标志于1999年注册并投入使用,产品价格由1999年的每公斤0.4元增加到2008年的每公斤2元,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由注册保护前的3177元增加到6000元。
记者了解到,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浙江“常山胡柚”的市场零售价比普通的胡柚价格高出1.5至3.5元。北京“平谷鲜桃”注册后,平谷桃子从每公斤1.5元卖到了8元。山东“荣成海带”、北京“大兴西瓜”、天津“小站稻”和安徽“霍山黄芽”等产品的单价也均比注册前有了大幅提高。
调查发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农产品产品单价、产值、农民收入增幅在1倍以上有11件,占被调查商标总数的55%,有的甚至增长了四五倍;增长50%至100%的有4件,占比20%;增长20%至50%的有2件,占比10%.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未出现明显增长的,仅有3件。
地理标志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的明显作用,也可以从官方的权威调查数据中得到印证。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2010年2月对81个种植类农产品地理标志调查样本进行了调查分析。统计显示,2009年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价格比注册保护前平均增长87.69%,最高增长达500%;种植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农民年均收入占其总收入的38.78%,比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前平均增长75.39%,最高增长达5倍。商标局此前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带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20%-90%,地理标志农产品从业人员平均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农民平均收入,并且较地理标志注册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在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商标局调查显示,2009年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从业人员达到当地总人口的24.16%
浙江“庆元香菇”注册为地理标志后,品牌效应迅速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涉及从事以香菇为主的生产经营企业达176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16.8%,专业合作社共40家,占总数的22.2%,个体户共118家,占总数的3%,从事食用菌及相关产业人员达到6万余人,香菇产业与其他各行各业产生互动效应,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浙江“安吉白茶”2001年获准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经过多年发展,产业已初具规模。据介绍,截至目前,安吉县白茶面积已达8.9万余亩,全县有工商注册及未正式注册茶叶加工企业或作坊35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6家;2008年安吉白茶产量675吨,产值6.75亿元,安吉白茶一项产值为全县农村人口人均收入增加1857元。
此外,地理标志在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信阳毛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注册后,信阳市茶叶协会大力推进“龙头企业+茶农+地理标志”的生产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地理标志的资源整合作用,将80%以上从事地理标志产品或者相关产品生产的农户和企业组织起来,进行集中管理、规模生产和营销,极大地提高了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实现了企业和农户在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中的双赢。目前,“信阳毛尖”茶园总面积已达100万亩,年产干茶2000万公斤,茶叶总产值15亿元,茶叶综合产值20亿元;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3家。全市有1245个行政村产茶,万亩茶园的乡镇20个,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茶园50余处,各类茶场1200多个,茶叶加工企业306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6家,茶叶集贸市场100多个,茶艺馆、茶楼80多家。
地理标志所标示的产品一般与特定的地理区域相关联,独特资源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在经过证明商标品牌打造后,就可能形成绝对优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
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获得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2007年就出口蜜柚8万吨,占全国同类水果出口的90%以上。
2008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安吉白茶”为中国驰名商标。随着“安吉白茶”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市场份额也迅速增加,现已经成为与西湖龙井齐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著名品牌。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经过研究、计算得出“安吉白茶”品牌价值为17.11亿元。目前,“安吉白茶”证明商标已经启动国际注册。届时,“安吉白茶”将在韩国、欧盟、美国等33个国家和地区穿上“防弹衣”。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安溪铁观音”等14个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安溪铁观音”、“连城地瓜干”等地理标志在五大洲众多国家进行商标注册和产品出口。
地理标志并不能点石成金,如果注册后不加强使用管理,不推行名牌战略,地理标志也可能成为烫手的香饽饽。
位于三峡库区的奉节县是全球八大脐橙特产生态区之一,也是国家和重庆规划布局中的优势鲜柑橘重点县。然而,奉节的脐橙业却没能借地理标志“奉节脐橙”一展雄风。据了解,目前在奉节县出产的脐橙中,使用地理标志的产品不足5%.
1998年10月28日,大名鼎鼎的山东“莱阳梨”正式注册,成为烟台第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多年过去了,有了“身份证”的莱阳梨境况并没有多大改变。据了解,由于商标管理和使用不当,“莱阳梨”商标的使用率不到二成,梨的价格也一直上不去,莱阳全市范围梨园面积已由鼎盛时期的10多万亩萎缩到如今的1万多亩。
在记者调查的20个地理标志商标中,对“当地是否有龙头企业或多数企业只标自己的品牌或者突出自己品牌而弱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情况?”这一问题持肯定回答的有6个,占比30%.而“平谷鲜桃”等管理较好、效益较佳的商标则是所有企业都争着使用。
究其原因,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部分企业想用真正的优质产品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不愿意使用地理标志商标,与其他种植农户、经销商共享地理标志的产地优势;二是部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后宣传不够,没有知名度,同时,商标的使用和管理上也比较混乱,没有明确的品牌战略。一些龙头企业甚至担心,一旦地理标志商标出现被假冒或者其他信誉问题,还可能出现“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局面。
困扰地理标志商标发展的,除了使用和管理等品牌建设的内部问题,还有更令人头疼的打假问题。记者调查的20个地理标志商标,几乎都遭遇到了假冒侵权。
云南“文山三七”注册为地理标志后,效益明显提高。但是,市场上的三七却出现了好几种情况:一种确实是文山生产的三七,品质也能达到标准;另一种是文山生产的三七,品质达不到标准;还有一种根本就不是文山三七,但打着“文山三七”的名号。
四川“南溪豆腐干”巨大的利润引来了众多商家对“南溪豆腐干”这块金字招牌的垂涎和滥用,众多非南溪本地的生产的豆腐干都被冠以“南溪豆腐干”,甚至有一些不法商家更是将一些不合格的产品也堂而皇之地冠以“南溪豆腐干”。这种对于“南溪豆腐干”的透支行为严重损害了“南溪豆腐干”的品牌形象。
为了维护证明商标的声誉,净化市场环境,“平谷鲜桃”、“安溪铁观音”、“安吉白茶”等品牌都加强了与工商执法人员的协作,假冒产品一经发现,立即向工商部门举报,追根溯源查窝点;一些企业还加大了跨区域打假的力度。
专家认为,打假既能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也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方式之一。地理标志商标权所有人要将打假工作纳入品牌战略,最好要安排专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