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见过社会现象类题型的同学会有这样的感触:还是会讲一点的嘛!尤其经历过人际沟通题和组织管理题的洗礼后,这种自信感涌上心头,看到些许希望。事实上,能答是社会现象题本身的特征,因为我们是社会人,必然与社会接触,日常的思考会成为我们答题思路的来源。
很不幸,这种自信并不能够维持很长时间,答题内容同质化成为考生的通病,即使同学夜以继日的加紧练习,也无法形成自我突破,这成为考生在正式考场上拿不到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用"望而生畏"形容同学的状态并不过分。那么,接下来解决的重点内容是,如何让"望而生畏"变成"手到擒来"。
读到这里,不少同学会问是不是有啥模板?我的回答是确定的。但是大家在这里需要谨记模板是分类的,并且具有动态性。分类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在不同面试题中,核心地位不同,因而可以依据其核心进行分类;动态性则是指面试题目给的背景和细节的安排会有差异性,因而答题内容的先后顺序和重点会有所改变。因此,这里首先建议同学在学习这类题型时,要注重画逻辑思维图,尤其是模型图,这样既能够便于大家记忆,也能够帮助大家在考场上节约时间。
以政府政策类考题为例。同学请先记住:任何政策的落实必然存在核心政策和配套政策,核心政策主要用于解决主要矛盾,但解决过程中,必然会伤害到另外一部分群体利益,这时候配套政策起到辅助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实际上就是政策体系系统的一个部分。接下来画两幅图便于大家理解。
图1和图2中,方框表示社会,实线表示核心政策,虚线表示辅助政策。这里就产生了两类题型:题型一,核心政策完善,配套设施不完善(对应图1);题型二,核心政策不完善,配套政策肯定不完善喽(对应图2)。因此有两种答题思路:针对题型一,同学回答的重点内容应当是核心政策的好处、可能产生的负向效应以及如何完善配套政策,其中如何完善配套政策应当是重中之重。针对题型二,同学回答的重点应当是核心政策的好处、不足之处及原因、如何完善核心政策、如何完善配套政策,其中核心政策的不足之处及原因、如何完善核心政策是应当是重中之重。
理论当然要配套实践,这里举一个实践的例子:国家大力整治围湖养鱼,出台相关法律A,请问你怎么看?鈥斺�斦獾捞馕颐钦也怀龊诵恼叩牟蛔悖强梢悦飨钥吹剑挝Ш憔鸵鸷Σ糠钟婷竦睦妫虼松婕靶�(不作为重点)和保障就业的问题,接下来,同学重点论述如何宣传和完善就业政策即可,如进行安置就业岗位、进行就业培训、鼓励创业等。
如此看来,社会现象题型也不怎么难嘛!建议大家平时还要多瞅瞅《人民日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