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习 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在参会期间,提到了"三千孤儿去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迅速唤起人们对那段光辉岁月的记忆。在特殊的年代当中,内蒙古与全国人民共进退,同时,全国各族人民支援内蒙古建设,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见证。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我国连续三年发生了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史称三年困难时期。政府决定,把江浙沪一带、政府收养的吃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代表草原人民主动担起了这份国家责任,把孩子接到内蒙古草原,并承诺"接一个壮一个"。第一批300名孩子从上海来到内蒙古之后,紧接着源源不断地从安徽、江苏等地又来了300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在草原上被称为"国家的孩子"。不上粮食的孩子们,送到内蒙古草原,给牧民抚养,这些孩子被这些牧民妥善安置和教育,成为了民族团结的表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齐心协力建包钢"是在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热切期望的一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党中央很重视包钢建设,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当时包钢建设地还是一片荒滩,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但在"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口号的感召下,从中央和华北局等党政机关抽调的管理干部、鞍钢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中。正是这批人,铸就了包钢的精神内核: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
无论是"三千孤儿去内蒙"还是"齐心协力建包钢"这些佳话值得我们后辈去学习他们的精神,并要将这样的精神进行发扬光大。在今年内蒙古的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查当中都有可能会出现,例如考查与之对应的时政知识,或者也可能会结合党史当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查。所以考生在备考时候要灵活学习,注意知识学习的连贯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面授课程】【国考热门系统考情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