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类题型是我们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这类题型包括了,要素分析题、词句理解题、和评价分析题等,这三种是国考常考的题型,其中词句理解题,考频最高,近五年考了四次,无论是副省级试卷还是地市级试卷均有涉及到,只有2020年比较特殊,没有考到。有过备考经历的同学也知道,2020年国考申论试卷确实特殊,毕竟连之前每年必考的大作文都没有考,换成了应用文放在最后一道题,好在2021年国考申论试卷又恢复了之前的考情,随之的词句理解题也再次出现了。这么看来,今年词句理解类型题仍是重中之重。
相信有过做题经历的同学们都知道,词句理解题还是很好区分的,一般在题干中出现让你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解释,在做这这类题目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两大难点,一方面是对词或句的意思难以精准把握,常会加一些自己主观的想法进去,造成答题偏差。另一方面是心里虽然领会了材料中对这个词或句的解释,但就是由于词汇量太少不会表达,那么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这样的难点该如何突破。
第一,了解答题结构。首先是要解释表层含义即字面含义,解释这个词或句子的概念是什么,在这一步就是我们同学最容易犯错的时候了,很容易加进去自己的主观想法,造成所答内容与答案出现偏差。例如让我们解释网络热词,现在青年人的"躺平"一词。有些同学就会认为,"躺平"不就是躺平嘛,平躺在床上,我觉得是这个意思。其实这样的答案放在平时聊天,无可厚非,每个人经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不可能要求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但是这如果是在考试当中,就不能过多的加入自己的想法,加入过多就会与材料观点相偏离,毕竟申论考试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六千字左右的材料放在那可不是摆设,答案都在里面,就如同我们申论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材料觉得"。以这里的"躺平"为例,此"躺平"非彼躺平,材料里说什么它就是什么,并不是我们自己理解的躺平,用材料的观点去解释,一定没有问题。
我们再说第二个问题,对于需要解释的词,答题者内心可以领会,但是概括不出来,这原因有三。其一,是对材料把控不足。此时读到读不懂的时候可以适当放慢语速,揣摩一下准确含义。其二,积累的词汇量不足,我们常说"词儿穷了!"用于书面表达的词汇要多加积累,例如多阅读官方媒体评论员文章,充实自己词汇量。其三,是能表达出来,但是需要用的词语过多,篇幅较长,不符合作答要求字数的限制,此时要多与参考解析做比较,反复斟酌哪些词可以省略,哪些词可以替换,逐步提升语言精简度。
综合分析类型题型虽然看起来很难,但是只要大家掌握正确的方法多加练习,便可以迎刃而解。现在华图在线作为一种线上APP里面有很多性价比较高的网络课程,线下授课过程中还有很多方法详细精讲,欢迎大家前来共同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