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归纳类题目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申论学习的重点。一方面是因为概括归纳类题目的考察频次较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所代表的阅读理解能力是申论考察的基础。在概括归纳类题目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够通过"删"和"改"的方法明确如何去进行概括,但是"归纳"却是整个题型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只能通过"水磨功夫"来积累归纳的经验。
其实,对于归纳来讲,并不是没有规律可言。在近几年的申论考试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归纳的实际经验,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归纳"思路。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归纳技巧。
第一,主体法。主体法是指通过材料内容的参与主体对材料内容进行划分的一种归纳方法。适用于材料内容由多主体参与的各类情况,一般应用于问题、原因、影响等要素内容。使用方法是先找主体,再找内容。
第二,行为法。行为法是指通过材料中行为的目的,对行为进行划分的一种归纳方法。适用于材料内容为对策类内容的各类情况,一般应用于对策、经验、教训等要素内容。使用方法是通过行为目的对应关键词,关键词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制度建设、宣传教育、人才队伍、财物保障、科技创新、监督监管、信息公开"等。
第三,时间法。时间法是指通过材料内容的时间脉络对内容进行划分的一种归纳方法。适用于材料内容有明确的时间脉络。一般应用于介绍、过程性描述等内容。使用方法是按照时间节点由前向后或按照发展阶段(前、中、后或起源、发展、高潮、现状)进行归纳。
第四,二分法。二分法是指通过对内容的固有属性,对材料进行划分的一种归纳方法。适用于材料内容为辩证类内容的各类情况。一般应用于对表现、影响等要素进行归纳。使用方法是根据内容"好、坏",即成绩、问题,意义、危害,经验、教训,挑战、机遇等方面进行划分。
当然,归纳的技巧并不局限于这几种,更多的还是源于对材料内容的梳理和把握来对内容进行归纳,只要能够满足清晰直观、一目了然,类别对应合理,不产生重复的条件即可算作分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