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介绍这种方法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什么是要素。申论中的要素是组成一篇材料不同角度的内容,包括一个现象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它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而这里的"要素词"就是直接指代这些内容的名词或者是提示这些内容出现的动词及形容词等,包含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词语,分别是"直接要素词"、"提示词"、"敏感要素词"和"高频词"。常常出现在题干的作答任务中,例如"问题"、"原因"、"措施"、"变化"、"影响"等直接指代材料内容的词语我们就称之为"直接要素词",那么我们在梳理材料的时候,就优先去定位这些词语,在它们后面所展开描述的内容就是题干要求我们概括的要素,直接摘抄即可。
但往往材料中出现的"直接要素词"较少,因此我们要注意到出现在材料中提示我们寻找关键信息的"提示词",例如"缺乏"、"缺失"、"不完善"等词语就预示着某个现象出现了问题,而"提高"、"确保"、"加强"等词语则预示着出现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申论材料的表述往往较为规范,因此当材料中出现了"多样性"、"使命感"、"同质化"、"凝聚力"等政府机关常用的一些书面表达类的词语时也要重视起来,因为包含它们的那句话往往就是一条完整且规范的要点,当然在勾画后我们还是需要去回顾一下题干的作答任务,以确保是我们要书写的答案要点。此类词语我们就称之为"敏感要素词",而且对这类词语我们要进行积累,因为它们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在书写答案时更加的规范化。
那么最后一类"高频词"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一段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那如果一个词或它的同义词、近义词反复出现在一段材料中的话,这些词所指代的内容就需要我们重视起来,回扣作答任务,以便更快速的勾画到关键信息。
综上所述,通过确定"要素词"来定位关键句,是我们在答题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一种作答技巧,希望各位考生能熟练掌握,对概括归纳题的了解更进一步,以便在日后的考试中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