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好政策便是串联古今的一根纽带,它在构筑和谐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让人们更趋于理性,更加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
好政策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什么是好政策呢?正如习总书记考试时候说的一句话"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而好的前提则是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并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即意愿的满足。博古通今,好政策满足公民意愿的事例比比皆是。正如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治理西湖,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更改里外湖弧线距离为直线距离方便群众出行,同时还将湖面开垦给农民种菱角,带领大家增收致富的同时营造西湖良好生态环境。苏东坡的一系列举措,无不闪耀着好政策的光芒。再如张居正颁布的一条鞭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大大精简了纳税流程。这也是好政策满足公民意愿的具体体现。在当下,很多省市在政务信息网上设立的"市长信箱"便于受理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帮助大家及时解决问题,也都彰显了好政策对公民意愿的满足。
好政策可以滋养公民的理性。理性的建立实则是由小我到大家的一种转变。就拿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限塑令"通知的颁布实施,最开始还会有一些争议与担忧,但到后来消费者逐渐理解了政策出台的意义,同时还出于经济考虑,购物前一般会准备可以长期使用的环保塑料袋,即使是忘记也会购买能反复使用的环保塑料袋。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表面驱使大家这么做的是限塑令这一政策,而从本质上来讲,也焕发出了大家的理性思考,于己节约了金钱,于社会减少了由塑料袋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并且最后会上升至公众的环保意识上面去,无形间促使着大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这其实就是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的具体体现。
好政策滋养公民德性。德性既是公民的自我修养,亦是对社会公德的崇尚与维护。当一项政策深入人心之时,自然而然可以滋养公民德性。在限塑令通知发布以前,大家对塑料袋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反而觉得两手空空去购买东西顺带使用塑料袋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后来大家由舍弃塑料袋对自己带来的方便,而会从长远角度考虑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这一观念的转变,让大家懂得不乱制造垃圾以及乱扔垃圾,让大家严于律己要保护环境,这其实就是公民自我修养提高的体现。结合现实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出台,其实也是呼吁大
家要保护爱护环境,最终大家也不会随意乱扔垃圾;一年一度创办的文明城市评比,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群众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之上,文明城市背后真正体现的是实则是城市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政策既满足了公民的意愿,同时也滋养着公民的理性与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