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政策是一条源头活水,上达"天听",下接"民意",源源不断,滋养万物。那么何谓好政策?其标准有三:其一是能满足群众意愿,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美好生活;其二是滋养公民理性,促进公民理性思考,构建和谐社会;其三是提升公民德行,提升自我修养,共筑和善国家。
好政策之活水,需能浇灌群众意愿之土。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好政策便是要满足公民意愿,方能深得民心,践于民行。但当前仍有不少假大空、一刀切政策,如疫情期间不考虑不同人群仅凭健康码通行、禁止外地人员返乡归家等举措,其背后反映的是执政者庸政懒政的思想,不仅违背政策初衷,更是加大了群众负担。因此,这要求政策的制定者们多渠道了解群众需求,听民声、知民意、惠民生,需就着群众意愿的种子浇灌政策之水,群众的意愿和需求才能得到满足,政策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公民的利益才能得到切实维护。此外,社会在发展,需求在变化,政策还需要不断调试前进,不断补充和修正,实现政策的延续性。唯有满足群众意愿,政策才有其落地价值。
好政策之活水,需能培育公民理性之树。好的政策不单单在于满足公民诉求,同时也能够在贯彻执行中充分培育公民理性,那么如何通过政策让公民趋于理性、促进公民理性思考、构建和谐社会便是政府重要的担当和职责。例如:制定好的政策需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统 一标准,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宣传引导让群众深入理解政策出台的意义,才能更好的推行、传播相关政策极其背后的价值和理念,提高群众的理性程度。因此,进一步说,唯有公民理性,才能让政策具有长期延续性和群众基础;唯有公民理性,才能减少因冲动而产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唯有公民理性,才能更好的推进构建和谐社会。
好政策之活水,需能滋养公民德性之花。当前,许多因地制宜、移风易俗的好政策纷纷出台,刹住了过去巧立名目、大操大办、被迫效仿、聚敛钱财的歪风,扭转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的坏风,还整个社会一片清朗之风。政策法规是底线,也是红线,不能让群众触碰底线、触及红线是底层构筑,不违规违法是下限;德性是思想意识层面,好的政策应能引导群众善意、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崇尚维护社会公德,筑牢思想品德高地,这才是好政策超越本身的意义。
综上,好的政策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滋养了公民的理性与德性,还能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更能助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然而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在不断探索、修正、完善中让政策更加切实地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