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像戈尔公司一样。更多的情况是,“自由、充满激情、弹性地工作”让企业的领导者感到紧张,他们用尽手段限制员工的自由。
比如,配备“定位手机”。固特异和可口可乐为部分员工配备了“定位手机”,只要管理人员打开自己的终端设备,就可以了解到员工现在处于“哪个位置”,停留时间是多久。
比如,雇佣盯人公司。有些大企业给员工配备设施,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也很想定位员工,又不愿意投入太大成本,于是便雇佣专业的“盯人公司”来定位员工。据说,一个员工的月行动报告开价高达5000元。
比如,进行电子跟踪 .北美的三菱电机厂使用一个电脑系统来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里,500个白领员工中有多少人正在工作,电脑终端上一目了然。企业的管理人员说:“我们每天都会查看这个系统,我们所掌握的数据能显示出,有多少人的工作效率和他们拿的薪水是相称的。”
对于以上的种种管理手段,领导者们更愿意将之称做“精细管理”。他们坚信,精细管理最核心的,是对员工的每一种行为都进行控制,当作一架可以被控制的机器来控制,在工作之外才可以成为个性化的人。
这些所谓的“精细管理”到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利器,还是假面下的“阴影”?
其实,在管理学上,“精细管理”从来都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定义,也没有一定的规范法则。“精细管理”的真正核心是,将某项工作或者某个流程细化,使其具有可知性和可控性。通过细化,能够让员工真正了解这项工作或流程的每个环节或每个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从而认识其规律;有了可知性才能有可控性,在可知性的基础之上,管理者和员工能够把握好每一个环节,规避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使工作结果向想要的方向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手机定位、电子跟踪、聘请盯人公司等等管理手段都是变了味的“精细管理”,或者说,不过是拿“精细管理”当作借口罢了。
要想妙用精细管理,企业的领导者们需要了解:
精细管理是一个范畴:不是指一个具体的管理方法,很多管理方法的内涵都是精细管理,只是内容和形式不同。如5S管理、JIT(准时化生产)、约束理论、精益生产、OEC管理等等。
精细管理是一种态度:一种保持认真负责、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想要员工拥有这种态度,前提是营造一个鼓励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环境,让员工有发挥个性的空间。
精细管理是一种能力:洞察秋毫、一叶知秋。如果领导者需要用监控员工、拴着员工的方法督促他们认真工作的话,那么,他是个不合格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