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部劳动力市场调剂分流。要充分发挥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挖掘内部潜力,建立劳动力余缺报告制度,解决好企业内部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问题。
2.挖渠放水,多经分流。一是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增岗安置。要通过调整多经产业结构,从资金、设备、技术、人力等各方面扶持经济效益好的多种经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发展规模经营,同时积极兴办投资规模小、见效快的企业,安置下岗富余职工就业。二是发挥优势,创岗安置。要坚持“创岗为主、岗效并举”的思路,利用生产布局调整或现有的空闲房屋、场地、设备、技术等,面向铁路内外两个市场,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安置分流人员就业。三是壮大力量,扩岗安置。大力发展延伸服务业,拓展服务范围和项目,加大吸纳富余人员的能力。
3.增强培训,“蓄水”分流。一是改革统配人员接收安置方式,实行包接收、不包岗位的办法。依据运输生产的实际变化情况及岗位人员的需求状况,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组织统配人员进行岗前专业培训。培训期满考试合格,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进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竞争淘汰的人员继续滞留在市场内,实现人员管理由“支流”变环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人才库”、“蓄水池”作用。二是实施在职职工培训。为提高在职职工技术业务素质,根据运输生产需要和铁道部、路局制定的岗位学历标准和技术等级标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达不到岗位标准的主要工种人员进行学历培训和技术培训,通过竞争上岗,使“合理下岗——培训提高——竞争上岗”的环流格局更趋完善,从而一方面降低企业人工成本,一方面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4.广开渠道剥离分流。逐步蜕化企业办社会职能,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转制,把与运输生产关系不太紧密的,但又有一定社会竞争能力的单位、部门,比如后勤、服务系统的一些单位逐步分离出去,走市场经营之路,使其由福利型逐步转变为经营型、盈利型、自负盈亏的单位实体。当然在起步初期应给予必要的扶持,可扶上马,送一程,逐步断“奶”,使其发展壮大,走向自立。
5.积极开展集体劳务输出分流。一方面可以加大人员对新建项目、合资、合营铁路分流的力度,另一方面不断拓宽劳务输出的领域,加强与地方劳务输出管理机构的联系,对富余人员由单位出面联系劳务输出,参与社会劳务市场的竞争。
6.贯彻国家优惠政策减员分流。要充分运用好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鼓励自谋职业,通过舆论引导富余劳动力及下岗职工自食其力,向自谋职业要岗位。(2)鼓励个人外出劳务,利用当地资源与优势从事种植、养殖业,通过提供家政服务,开办小加工厂,帮助富余人员实现非正规就业,特别是方兴未艾的社区服务业,对安置劳动力具有很大的潜力。对没有发展前途或亏损严重的现有多经企业可以申请依法破产,利用对下岗职工的有关政策,重新启动。
7.以职工消费合作社依托分流。做好下岗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发展职工消费合作社同再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企业闲置的场地和下岗富余人员居住条件,组织下岗困难职工兴办职工消费合作社连锁店,通过规范经营,优质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占领市场。
8.清退临时性用工,“腾”出岗位分流。对本企业下岗富余人员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不得使用临时性用工,通过实施下岗富余人员逐步占领临时工岗位计划,为下岗富余人员提供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