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寄希望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能良心发现,或者政府部门的帮讨和追缴,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痼疾。关键还需要立法和制度的保障:必须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农民工用工市场准入体系、加强行政监管与服务、强化执行力、增加用工者的违法成本;同时,加强农民工培训,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如此,才能确保农民工在招工、用工、劳动保障等各个环节,都暴露在识别“不法”的慧眼之下,让欠薪“花招”无计可施。
本报讯 “农民工就业途径不规范,导致诉讼发生时不知要告何人。 ”随着春节的到来,讨薪纠纷开始增多。劳动监察部门有关人士提醒,近期的农民工讨薪案件有了新特点,同时,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维权时间长等几大问题仍是主要制约因素。
劳动监察有关人士介绍说,目前,很多农民工都是通过亲戚、同乡等个人介绍进城打工,因此常会出现农民工在工作很长时间以后,都不知道自己的公司、老板是谁,大大增加了农民工讨薪的难度。还有的人即便签订了合同,但约定条款过于简单、原则,存在很多无效条款和“霸王条款”,一旦发生纠纷,农民工往往由于证据不足导致合法权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此外,许多农民工不知道合同要双方各执一份,有的农民工把合同放在老板手里,或者就只签了一份在老板手里,等到打官司的时候会有很多麻烦。
劳动监察部门有关人士提醒:目前许多欠薪案件,雇佣方都是把绝大部分工钱支付给农民工,只拖欠其中的一小部分。由于是小额欠薪,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最终选择了放弃讨薪。
这位人士介绍说,一些大额拖欠工资的案件,农民工都表示要坚决维权。正是由于大额欠薪农民工会坚决讨要,而小额欠薪农民工多选择放弃,一些无良老板才采用小额欠薪的方法,来实现赖掉部分工资的目的。 “拖欠工钱多与少,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
“此外,对很多农民工来说,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对用人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导致很多人是在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挂牌公司打工。”劳动监察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说,这就不能构成实质性的劳动关系,权利受到损害时也就难以受到法律保护。
人社部门一位劳动保障专家告诉记者,从目前形势来看,在很多劳动者心目中,巨大的维权成本成了他们正当维权的绊脚石。有形的成本包括申请法律援助的相关经费以及所耗费的时间。据悉,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程序上有三个步骤,一是企业内部调解,调解不成则进入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仲裁结果不服再由法院进行一审、二审判决。
据统计,农民工维权案件平均办结时间在半年左右的,不足30%;长达两三年的占20%. “很多劳动者怕费精力又花钱,很多时候都想私了,结果往往权益受损,吃了哑巴亏。 ”这位专家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