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称,她从超市开业上班到今年9月21日,一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办理社保,她曾找单位要求解决社保问题,但单位却称她是临时工,不能办理。现在单位突然将她辞退了,她想找单位补偿两年来的社保费和一些经济补偿。记者随后与王女士来到超市,有关负责人介绍,王女士本是他们招聘的临时工,其待遇肯定和正式工不同,他们此前已为王女士结清了9月的全月工资,至于王女士的其他要求,他们只能向总部请示后,才能决定。
无独有偶,在一家事业单位做临时工的张先生也称,他们不仅中秋节、“十一”没有加班费,逢年过节发奖金,发物资的时候,也只有正式工的一半。“这种做法让我们感觉受到了歧视,每每想起心中很不是滋味。”说到这,张先生也是一脸的愤怒。
记者走访发现,像王女士、张先生这样的“临时工”在宜昌还存在不少。一家服装企业的老总坦言,他们厂也有“临时工”,这需要根据企业订单进行临时招募,一旦完成订单,公司也没办法将他们全部养着,只有辞退,除了能在工资上予以保证外,其他的相关福利他们就无法享受。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临时工”较多的岗位一般在工厂、超市或其它单位。
宜昌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介绍,国家早在1996年就明确,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各类职工享有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此,过去意义上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名称已不复存在。不过,他也表示,现在临时工的确存在,权益方面的不公平也同样存在。据他介绍,“临时工”前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同工不同酬,或者社保未办理的问题。
为何临时工的权益时常被损害?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买方地位,决定了临时工的被动地位。临时工作为劳动力市场中竞争力较弱的一族,能找到工作已属不易,很少敢奢望同工同酬;企业不怕找不到“临时工”,致使他们的待遇得不到保障。
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介绍,如果临时工在工作中,确实存在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可申请劳动仲裁。不过他也坦言,因为在同工不同酬的界定上,需要个人提供相同的劳动和不同待遇的相关证据,这其中就要明确临时工和正式工的具体工作性质、工作量等因素,对临时工来说,搜集这些证据比较困难,致使维权难度相对较大。该工作人员介绍,其实在宜昌还有一些单位做法较好。此前,一家国企对“临时工”也是同工不同酬,引起很多投诉,后经多方协调,如今这家企业将临时工和正式工同时纳入考核,使临时工的积极性增加,不仅没有了投诉,也有利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