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有事”上线时间是去年4月21日,这个时候整个小程序市场已经稳定下来,微信官方也开始不断对小程序赋能,整体的大环境是好的。再加上,和菜头之前已经开发过”姨妈日历”、”血压日记”和”血糖日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在”群里有事”的开发和运营上更加成熟。
对于普通小程序开发者,自带流量的大IP在小程序上的成功并不能算一件难事,和菜头作为自媒体圈的KOL,本身自带流量,拥有众多粉丝,而且和各大头部流量大号都保持着不错的联系,这使得”群里有事”小程序推广更加方便。
抛开前两项不谈,”群里有事”最大的成功在于弥补了微信群能力的不足,恰好迎合了用户需求。
微信群是大家社交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在管理上,微信群只有群公告可以使用,而且还只能是群主的特权,这对很多群成员来说都是不方便的,而”群里有事”恰好能解决这些问题,功能强大又实用,所以能很容易实现用户裂变。
“群里有事”的用户很明确,就是微信群,相比微信个人,微信群的传播力度远大于个人,所以基于微信群的场景往往能带来巨大流量。
在和菜头的描述中,”群里有事”先是从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开始,随后很快蔓延到二三四线城市。
用户群从”槽边往事”的读者群逐渐扩散到教师家长群,事业单位群,行政单位群等。当”群里有事”触达到三线城市用户时,增速变得更快了。
对于自媒体来说,小程序的出现创造了内容变现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普通的小程序开发者来说,小程序或许不像自带流量的KOL那样容易推广,但微信10亿月活的流量高地能容下的不止是头部大号,更多的应该是普通开发者。
如果说前两款小程序称得上明星产品,那么,居于榜单第24位的群应用小程序则显得低调内敛了许多。
体验过后,显而易见群应用在功能上的设计并不精巧,甚至是极简化了,唯一的群插件功能便是个人名片推送到群,这一点是不是很熟悉呢?
进一步体验,可以看到小程序的个人中心页面除了常规功能显示外,更显眼的是“定制开发”几个字。
小程序的定制开发,价值在于B端,而B端用户的一个共性是什么呢?
他们也有业务,需要群名片这样一个简单的功能做推广,理解这一点可以联系加推小程序的火爆。
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群应用提供给现在小程序第三方服务商的经验就是——以用户需求切入做定位。
这样的逆向思维无疑给现在在做小程序开发的服务商提供了更多思路,可称之是用小程序实现的“客找店”模式。
早在微信小程序诞生之前,就有人预测过,小程序很可能作为插件的方式用来增强微信群的功能。
其实,微信是“禁欲系”的,这个没错,但微信也是最富于想象力的一款社交产品。
背靠微信生态,仅仅是群插件就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现在的工具类小程序也只是冰山一角,刚需的工具+小程序最不缺的就是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