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满足用户“沟通”的需求上,《增长黑客》也提供了一些建议。
使用的语言必须能够直接迎合并进一步点燃给他们的需求和欲望。
广告语、宣传语或者之类的语言必须建立在点燃用户需求和欲望之上,这才能和用户实现沟通的目的。我们回顾案例中的slogon——“在线分享你的照片。”,这句话是站在用户角度出发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也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的。好的广告都是一看到就能马上让用户产生共鸣,点燃需求的。这就满足了“沟通”的目的。
那么反面的例子是什么样的呢?罗振宇有一套课程,叫做《公关陷阱》,其中第三课“花篮陷阱”和这种情况基本一样。其中有很多案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其中说道,生活中有大量充斥着产品思维的广告,堆叠了大量的概念,就像编一本褒义词一样,把大量好听的词汇、你想象中能勾起消费者心中激动的那种词汇堆积道一个产品上,然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表达。
这样的说法当然有些极端,不过站在产品角度的推广和站在用户角度的推广的区别必然是存在的。
如何确定产品的沟通方式,这里可以多花一些篇幅,介绍一下FCB方格。
广告学中有一个注明的分析框架,名为FCB方格图。此图基于这样一个常识:不同的销售情形适用不同的广告。
不同的产品,按照动机和重要姓不同分别放在上图矩阵的四个象限里。这四种不同的情形适用的广告原理是很不同的。消极动机是指那些用户不得不做的事,这类产品往往做的再好用户也不会有兴奋的感觉。比如洗衣粉再好,也只是解决了你的洗衣问题而已。积极动机是指那些能给用户带来积极感受的产品,比如可乐、汽车等。
由于篇幅的原因,这里就不深入讲解,我用另一幅图来说明如何应对这四类不同的产品。
有关FCB方格图的内容不是本文的重点,有时间我将会另写一篇文章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