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裂变的组织形式就是短视频、文案、图片、表情包,它是任何企业,任何产品在移动互联网上最强大的护城河,如果一个企业善于借助社交平台(微博、微信、朋友圈、社群、QQ群)的力量,来触发身边的连接点,讲人与人的关系网络打通,那么当一个产品的用户达到一定量级的时候,裂变效应就会喷薄而出。
王菊的案例足以说明裂变效应的强大威力。很巧的是,王菊的名字“菊”自带传播点,当网友的脑洞大开的时候,也就是收割免费流量的时候。“菊外人”、“地狱空荡荡,王菊在土创”、“逆风翻盘,向菊而生” 、“菊安思危”、“物以类菊”、“菊手之劳”等成语和段子已经攻占了朋友圈和社群。这样的免费流量,让女团和身后的经纪团队望尘莫及。
有人说,这是亚文化的狂欢,我觉得这可能开创了一个艺人营销宣传的新典范,那就是依靠明星个人独特魅力的社会化媒体裂变营销。那么很快就有很多艺人团队开始效仿,比如给艺人换名字,做表情包,建人设,做深度专访等。
第四、种子用户的存量找增量思维:Gay圈的强力应援
一个好产品的发酵,必须要有一批种子用户。这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可惜很多艺人明星却不懂这一点。
种子用户都有哪些特征?他们大胆并热衷于尝试新产品新观念;他们看到MVP(最小化可行产品)就会尖叫;他们能容忍产品的各项缺陷和不完美;他们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新产品。
种子用户的裂变,也就是存量找增量的思维,他足以让一款产品火爆某一个圈层。无论是苹果手机,还是小米手机,还是其他互联网软件产品,在研发初期,都非常注重培养种子用户,并且吸取他们的建议,打磨更好的自己。
在王菊爆火的这个案例中,种子用户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gay圈的强力应援,而后裂变到全网。
“如果说女团的火爆就是因为她们满足了直男们对于女神的幻想,那么王菊作为异军突起的代表,便是填补了同志们的审美空缺。如果王菊被淘汰,就不会再有0看了,创造101就只能是创造11了。”
因为王菊之前做过黑人模特经纪,经常混欧美圈,喜欢看美剧,所以她的很多思想和言论比较大胆自由,崇尚独立,怀疑,反叛,这样的精神特质很受gay圈的粉丝喜欢。虽然王菊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在《创造101》中,可能只有王菊是他们坚持看下去的理由了。当然,这种文化和性格关联是只言片语很难说清楚的。
如果我们把一个大平台比如成一个大水池子,那么平台上每一个产品线的用户就像一滴滴的水,累积的个体组成了这个平台。
现在的几个大平台都有自己的流量池,腾讯流量池:微信,QQ、腾讯游戏、腾讯音乐、微视等;阿里巴巴流量池:淘宝、天猫、支付宝、优酷、虾米等;小米流量池: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音乐、小米游戏、小爱音箱、小米手环等……
相对应的,腾讯视频自制节目《创造101》依靠自身的流量池来宣发推广,必定需要发行一些所谓的“社交货币”,就是传播点,这不仅仅是节目组的需求,更是网络大众端的需求。
而什么样的选手具备这样的效应?选手“王菊”必定是非常明智的一个人选。王菊的爆火,不仅刷爆了社交网络,也让这个综艺节目点击量猛增。实现了多方利益的共赢,粉丝们狂欢了;自媒体人有点可以写;节目导师重新审视了选人的标准;节目制作方省掉了很多的宣发费用,王菊本人收获了粉丝和人气。
王菊的案例中,她很好的借用了大平台的流量,顺势把个人IP锚定在大众心智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的营销逻辑中,王菊这个案例可以说是“爆款产品”的打法了。
无论其中涉及到的“定位理论”、“产品思维”、“种子用户思维”抑或是“流量裂变”,都在印证一个现实:互联网的玩法和明星网红的打造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独特的王菊们,会在这个社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社交裂变的机会,让我们拥抱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让新媒体的能量赋予更多爆款的可能性。